排除萬難總算看了《Inception》(實在不容易買到合適的場次),能說的是都幾好,有點睇頭,有點諗頭,但絕不值一百分,也比不上《蝙蝠俠黑夜之神》那樣有感染力。
進入潛意識及夢境搞搞震當然可以天馬行空,可以盡量用盡巨額資金買來的高新科技包裝影像。但是,用錢、科技堆砌出來的夢不管有多少層都讓人有種抽離感、不真實感,少了投入感及共鳴,更少了對角色的認同。
看過《Inception》的人可以回想一下,電影中有那個角色讓你留下跟小丑一樣深刻的印象?沒有!千方百計想返回現實擺脫夢魘的李安納度迪卡比奧做不到,其他人更做不到。老實說,不但沒有小丑那一號的人物,連被逼進入魔道的檢察官(HarveyDent)也比《Inception》的一眾角色有深度,有人味,有感染力。
多了科技,少了人味還不算。論創意、創新,導演基斯杜化路蘭顯然及不上同樣搞平行空間,現實與虛幻糾纏不清的華高斯基兄弟(WachowskiBrothers)。這對兄弟九九年拍攝的《TheMatrix》(廿二世紀殺人網絡)才真的讓人大開眼界。從虛擬到現實,從現實到虛擬,兜兜轉轉,讓觀眾一邊欣賞獨特的視覺、色彩效果(那種綠與黑色調實在很cool),一邊反思控制與被控制的問題、社會權力問題……。當然還有當年型到飛起的Neo(奇洛李維斯)跟Trinity。至於路蘭,他的夢圍繞着個人的前世今生,少了對社會的批判,少了對當代社會的敏銳觀察,又沒有Neo及Trinity那樣的型仔型女,相比之下,華高斯基兄弟才是真正高手,路蘭可得好好學學。
兩齣電影都有一個從虛擬世界或夢境回到現實的方法,《TheMatrix》用的是電話,《Inception》是一個kick(跌一跌)。只要kick來了或接通電話,困境、威脅、苦難即時消失。若果真有這樣的kick或方法可以把不幸、不愉快的事都抹掉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