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在菲律賓慘遭脅持、槍殺,事隔四日,香港仍沉浸於哀痛、悲憤之中。菲律賓警方遲緩、手忙腳亂的救援和突擊行動,在港人心中留下的創傷,在很長時間內都難以痊癒。菲律賓總統阿奎諾三世昨日表示,救援行動有延誤,有人需要負責。其態度與當日拒絕與香港特首曾蔭權通話相比,已有所轉變,這顯然是香港民意、輿論怒火燃燒及北京出面交涉的結果。
令人感慨的是,如果北京當日早些採取外交施壓行動,促使菲律賓重視港人被脅持事件,並及時做好救援安排、做好突擊準備,能否避免慘劇的發生或者減少傷亡?難辭其咎的菲律賓政府,必須徹查事件、懲處相關人士,還港人一個公道,而北京是否也應檢討、交代當日與菲律賓交涉的過程,檢討、完善類似事件的處置程序,以保護國民的生命安全?
香港旅行團在馬尼拉被脅持後,由於槍手陸續釋放一些人質,令各界對可能出現的血腥屠殺掉以輕心。在人質被脅持的11個小時裏,特首曾蔭權無法與阿奎諾三世通話,而中國相關部門,包括外交部及駐菲律賓大使館、中聯辦、港澳辦,又是如何處理事件呢?是否有既定的程序,向胡錦濤、溫家寶、習近平等領導人通報?菲律賓高官可以不接曾蔭權電話,但能不接胡錦濤、溫家寶的電話嗎,能不正視他們的要求嗎?
從傳媒報道所見,中國駐菲律賓大使館當日負責接觸傳媒及與菲方交涉的是領事王曉波,中國大使劉建超並未公開露面。中國外長楊潔篪致電菲律賓外長羅慕洛,是在港人遭槍殺之後,要求對方徹查事件、妥善處理善後事宜。而胡錦濤、溫家寶、習近平致電港府表示慰問,則是在事發翌日。屢屢在獲悉地震、泥石流等災難後,在第一時間趕赴現場指揮救援的溫家寶,如果當日第一時間得到通報,會否採取更有成效的外交交涉行動呢?
保護國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不論他們在國內,還是在國外,都是一個國家最重大的利益所在,一個政府最基本、最重大的責任所在。北京派出海軍艦隊前往索馬里海域為中國商船護航,之所以得到國人廣泛支持,不只是因為此舉顯示了中國的國力、軍力,更顯示了對國民生命財產安全的關注,哪怕後來仍有25名中國船員被海盜脅持,中國還為此付出400萬美元的贖金。
北京近年與美、歐、日的外交談判,一直強調維護中國的核心利益問題,包括台灣、西藏、新疆主權問題,以及近期的南海主權問題,但顯然並未納入國民的生命安全問題。香港旅行團在菲律賓遭脅持、槍殺,是不是對中國領導人敲響了警鐘?恐怕誰都不能保證,內地、港澳的旅行團日後會否遭遇類似的脅持事件,或者是恐怖分子有政治目的的脅持。面對這類事件,中國駐外使館如何向國家領導人通報?如何促請當事國確保國人安全?
中國是否要像美國、以色列等國家那樣採取極端措施,直接派出特種部隊到其他國家營救人質,在網絡上的爭論不會有結果,也值得商榷。但無疑,港人以生命、鮮血所換取的教訓是:中國必須有與大國身份相符的、保障國民在海外生命財產安全的宗旨、法例和行動,包括及時通報程序、施加外交壓力、加強現場監察、提供必要協助等。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