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尼拉慘案令數名兒童頓失至親,在英國會考(GCSE)獲得佳績的十優「榜眼」洪康康,兩年前也經歷突然喪父之痛,他經過一段傷感時間後發憤圖強,以當上腦科醫生為目標,延續父親仁醫之道,誓言要用醫術幫人,更表明無畏到戰亂地區做無國界醫生。
父親留醫訓:要有心幫人
英國會考日前放榜,在英基學校協會港島中學(IslandSchool)就讀的洪康康,今年應考九科,結果全獲最高級的A*,連同去年已應考、並獲A*的數學科,湊成10科A*。他並非今年會考狀元,英基尚有三名會考生獲得11科A*,並列為今屆狀元。
洪康康計劃報名參加中六生優先錄取計劃,報讀港大醫科,若以英國會考績報讀,須至少八科A*,較本港會考的六科A為多,他打算畢業後再到美國深造腦科。
父母希望他一世健康,因此取名為康康。他的父親是西醫,開診所當家庭醫生;母親則讀中醫,也即將開設診所。他說父母雖然醫學本源懸殊,但未曾因此有分歧,自小常到父親診所觀察的他,小時候已會掛住父親的聽筒替毛公仔「診症」,一早立下志願當醫生,「見到病人一日一日康復,我就好想好似醫生咁幫到人」。約兩年前,洪父在睡夢中猝逝,「佢平日好健康,唔知點解。唔開心一定有,但有時呢啲冇得避免,呢件事激發我更加努力。」他昨日憶述父親生前給他留下了一道「醫訓」,就是「做醫生最緊要有個心去幫人」。
康康說,雖然做生意賺了錢可以捐出來幫有需要的人,但不及做醫生可以直接到前線出力,「成日新聞中見到好多災難,想出一分力幫佢哋,相信好有滿足感」。他更稱日後也會當無國界醫生,不畏到戰亂地區,「如果我唔做,其他人都唔做,就冇人去做,呢個risk係值得去take,每一樣嘢都有危機,我覺得係值得嘅」。
最無信心音樂科仍奪A*
提起馬尼拉慘案中的槍手門多薩,康康覺得他心中有很多怒火,「若果醫生能喺心理上醫好個警察,佢就唔會咁做」。在今次會考中,康康最無信心的是音樂科,只用四年便考到鋼琴第八級的他,最終仍輕易奪得A*。他沒有補習,「因為覺得仲嘥時間過自己溫習」,平時靠與同學多討論和上網看資料來充實自己,「求學不是求分數,如只為攞A*,就只會學到A*嘅嘢。」同校的李栢濤以11科A*當上狀元,他也計劃報讀港大醫科,同樣也是覺得可以幫到人;印度裔的DeepVaze成績與洪康康一樣,他有意讀經濟,日後投身商界。
英基英皇佐治五世學校則出產另兩名狀元。彈琴和拉大提琴已達演奏級的譚旭宏是加拿大回流移民,他計劃修讀心理學;1歲時由南京移居香港的王承羽,準備留學讀工程或物理。
記者 倪清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