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燒圓明園一百五十年 - 李純恩

火燒圓明園一百五十年 - 李純恩

今年是英法聯軍火燒北京「圓明園」一百五十周年。《三聯生活周刊》為此做了一個《火燒圓明園一百五十年祭》,回顧這一場大劫之餘,也點出了這一場大火,使清皇朝走到了盡頭,中國的命運,也得到了一個契機,開始了近代化的改革運動。「圓明園」燒毀之後,那一座殘敗的牆垣,也是北京一景,從前作為皇家園林普通人不得入內,燒掉之後,卻成了平民百姓都可以一遊的地方,當年許多在京的外國人,到了周末還會去那裏野餐聚會,因此留下了一批紀錄相片。從那批相片上,還能看到部份「圓明園」的輪廓,殘垣斷牆,面目依稀豎在荒草堆裏,令我想起吳哥窟的場景。而這些殘斷的牆垣,到今天也都塌了。
前些日子,據說有人要重修「圓明園」,但根據改革開放之後中國重修古跡的往績來看,再造出來的「圓明園」,也會韻味盡失,就像杭州西湖邊重建的「雷峰塔」,那一條自動扶梯,一見便讓人胃口倒盡。
王軍寫梁思成與北京的《城記》中記載日本人佔領北京的時候,曾頒布維持北京城市規劃的「北京都市計劃大綱」,其中提到「城內仍然保持中國的意趣,萬壽山、玉泉山及其他名勝地作為公園計劃──將來準備復原被英法聯軍燒毀的圓明園,希望盡力保持中國文化。」這就令人產生有趣的遐想:如果由「日本侵略者」為保持中國文化而修復的「圓明園」不知會是什麼樣子的?但是,當年他們想到的「盡力保持中國文化」,卻又未必是今天想重建「圓明園」的人的原意,今天想重建「圓明園」的人,一來因為「雪國恥」,二來因為「吸遊客」,至於「保持中國文化」,那就是排名很後的考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