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個月是債市的黃金一季。資金由股市流入債市,大家都說這現象印證了投資者選擇避險。
債市可會是資金避險的場所?雖然大家都說低息的環境會維持好一段日子,不過,息率總有一天回升。再者,世民認識有投資債券的朋友,說到底都是見到有利可圖才下注。真正的避險投資者,從來都不會信紙上的財富。撇開利率和滙率風險,counterparty也是風險啊!
環球超低息 企業覓收購
環球超低息,手上持有現金,與其讓鈔票慢慢貶值,倒不如發債平衡風險。要是經濟真的復蘇,息率回升到正常水平,債價也回落。將街外的債贖回來,這樣一來一回便有賺了。要是經濟一直低迷,繼續超寬鬆政策,鈔票的貶值總會將物價推高,現在發出去的債,就真的應驗了今日高價,明日低價的預言了。
不過,企業發了債,總不可呆在那裏,否則白白支付利息予債券投資者,那比起不發債更糟糕。所以,企業都要找些公司去收購,買新的產品線,新的市場,甚至乎簡單的只買資產和現金流。
Google在8月份便一口氣連續買下了四家公司。世民看來看去,都看不出有甚麼技術融合的地方。Intel收購McAfee,亦同樣無厘頭。不過,只要我們接受,當管理人的偶爾會作出錯誤決定,便不會太過執着於「為甚麼」這個充滿哲學味道的問題。
反而讓世民有點眼前一亮,是早幾天聽到騰訊買下康盛創想(Comsenz)的新聞。
科技界慣了抄襲,今次騰訊選擇去買一家開放軟件的公司,而非抄襲,可想而知,現在資金成本有多低。
利世民
http://hkliberty.wordpres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