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菌快速擴散每年700人感染 64人深切治療

惡菌快速擴散
每年700人感染 64人深切治療

【本報訊】本港抗藥性惡菌急速擴散,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研究發現,有公立醫院聯網的抗碳青霉烯鮑氏不動桿菌(CRAB、圖)比率,由97年的2.6%增至08年的29.4%,增幅超過10倍;以此推算,整體公立醫院每年有700宗個案,部份患者死亡。有專家表示,惡菌近乎無藥可醫,醫院管理局必須正視問題,防止惡菌傳播。
記者:陳沛冰

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表示,近年發現鮑氏不動桿菌出現抗藥基因轉變,導致該菌對以往只用於嚴重感染的「重鎚」抗生素碳青霉烯呈抗藥性。
何表示,公立醫院其中一個聯網的CRAB比率由97年的2.6%,增至08年的29.4%,增幅逾10倍。97至08年間該聯網分離到5,684個鮑氏不動桿菌樣本,當中444個屬抗藥惡菌,17病人出現惡菌入血、12名病人感染惡菌後導致肺炎及腹膜炎、195人出現呼吸道感染、95人有傷口感染、93人出現尿道感染。

已出現死亡個案

患者中64人需接受深切治療,並有死亡個案;但因逾半病人屬75歲或以上,部份人有長期病患,故未能確定是否惡菌致命。
以該聯網於08年每1萬個入院病人中,有7.1人感染CRAB推算,整體公立醫院一年有100萬個入院人次,即一年有700宗個案,何栢良指「惡菌已經落地生根咗,係醫院廣泛傳播」。
他解釋,CRAB主要在醫院內傳播,高危病人包括深切治療部、腦外科、燒傷、受嚴重創傷及需要插喉管者,因抵抗力弱而易受感染。
該菌已近乎無藥醫,以往治療入侵性感染病人的5種強力抗生素已無效。近年公立醫院引入一種抗生素硫酸多粘菌素對抗這種惡菌,但有損害腎臟及中樞神經的副作用。
何批評醫院管理局評估鮑氏不動桿菌抗藥性時,沒有分析該菌對碳青霉烯的抗藥性,故一直低估嚴重程度。CRAB主要是市民外遊尤其是入院時感染,返港時若再入院將惡菌帶入院,醫管局必須做好把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