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呂焯均報道】話梅是零食至尊,但食物環境衞生署今年初檢測市面零食的代糖含量,發現三分一超標及標籤混亂,超標的是兩個由「冠華園」生產的相思話梅肉及紅梅肉,含環己基氨基磺酸,超標分別達3.5倍及1.95倍,該署已經勸喻供應商停售。
有食品科學學者指檢測結果遠超安全指引,過去有實驗顯示進食代糖的老鼠患上膀胱癌。
參考內地標準
食環署轄下食物安全中心今年1至2月進行不定期的特別監測,抽查了19個樣本,包括10個乾果、8個飲品及1個糖果。結果發現,兩個冠華園醃製的相思話梅肉及紅梅肉樣本,含有准許使用的環己基氨基磺酸,含量分別為百萬分之三萬六千及百萬分之二萬三千;超標分別達3.5倍及1.95倍。本港沒有代糖的限量法定標準,但參考內地標準,上限是百萬分之八千,兩個樣本均嚴重超標。
結果又顯示,另有四個樣本在包裝上標籤列出使用的代糖,檢測卻沒有發現含有關代糖,反映標籤混亂。中心跟進該四個樣本並抽取相關食物樣本覆檢,其中三個樣本未有顯示含有其他代糖,樣本甜味很可能是來自「真」糖;餘下一個樣本仍在分析中。有關食品已即時停售。
中心指出,根據《公眾衞生及市政條例》及《食物及藥物(成份組合及標籤)規例》,食物如含有過量代糖或附有不正確標籤,最高罰款50,000元和監禁6個月。法例中沒有代糖使用上限,附表則列明需以發揮預期作用所需最低份量為限。
另外,中心過去五年透過恒常食物監察計劃共抽取超過6,800個食物樣本作代糖測試,其中九個樣本檢出不准使用的甜菊糖甙,中心已發出警告信給有關人士,零售商自願繳出有關食品,當中四個樣本的售賣人士已遭檢控及定罪。最近中心已把甜菊糖甙列入准許名單內。
實驗老鼠患癌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食品科學及食物安全課程主任方麗影博士指出,內地標準百萬分之八千,已非常寬鬆;歐美的代糖安全指引一般在百萬分之一千,達二千五百已很少,現在驗出達百萬分之二萬三千及三萬六千,的確非常高。
代糖過去曾有實驗可令老鼠患上膀胱癌,但其後沒有在人體發現致癌,故陸續有國家批准使用。
特稿
法例准使用八種添加甜味劑
代糖是食物添加甜味劑,無處不在,汽水、麪包、糖果都有,價廉味甜,1克代糖已等於幾十甚至幾百克砂糖。糖尿病人為控制血糖而要盡量減少吃糖,但可以代糖代替,不用與甜味隔絕。本港現行法例批准八種食物添加甜味劑。
甜度為蔗糖30倍
甜味劑熱量低甚或不含熱量,可以幫助控制體重,而且不會影響人體內胰島素或葡萄糖水平,故此適合糖尿病人服食,在食物和飲品中加入甜味劑來增加甜味。環己基氨基磺酸是其中一種廣泛使用的甜味劑,屬白色結晶粉末,屬人工化學合成物,甜度為蔗糖的30倍,口感與蔗糖相近。
過量食用甜味劑有健康風險,例如環己基氨基磺酸在六十年代被認為可能令老鼠患癌,科學研究又發現在腸菌作用下會分解為可能有慢性毒性的環己胺,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全面禁用,英日加拿大等國也跟隨。
但七十年代的研究證明環己基氨基磺酸食用具安全性,全球有50多個國家和地區,包括內地及台灣均容許使用。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