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怒反笑 - 林夕

不怒反笑 - 林夕

巴西有位球員叫朗拿甸奴的,無論是失腳還是得手,都總是在笑的樣子,後來知道那是人家的唇部結構有點不一樣的狀況,失望氣憤喜悅都會咧嘴露齒。阿奎諾三世說:「遇到令人憤怒的事件,也習慣以笑面對」,這可跟笑不由衷沒關係,而是典型的「不怒反笑」。「不怒反笑」,是亦舒小說筆下角色常常出現的反應,當事情令人惱怒到怒目以對也不足以表情達意,惟反常地以森然一笑,讓對手感受到怒髮已衝冠的勢頭。這種笑和輕佻一笑的分別,是瞞不過常人眼睛的。
可能因為看亦舒小說太多,好像早有預感,菲總統會以「不怒反笑」做藉口,為其鏡頭前笑得不仁開脫。一個人憤怒時,腦神經會發出訊號叫面部肌肉作出嘴角微微翹起,似笑非笑,這是笑不由衷;每次憤怒時都帶笑面對,這人不是道行超高,就是特種異人,有極深城府,極高奸雄潛質。其實說甚麼腦訊息,慣性的異常反應?我們只相信心與眼睛,我們的眼睛足以分辨出每個笑容背後的心態,是不屑還是灑脫還是強作鎮定,是傲笑苦笑還嘲笑,誰以為可以欺蒙誰?難道還要搞清楚嘴角翹起相差幾度,便會由嘻笑變冷笑?相由心生,表情也有心生,真是越解釋越見鬼。
憤怒是負面情緒,不怒反笑,真笑得開懷還好,心頭氣不發洩一下,憋壞了自己,實是雙重傷害。所以跟母親通電談到此事時,粗口橫飛,而我母也忘了慣性地對粗口表示反感,好像還聽得很爽。這就對了,我倆都不是做總統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