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手記:保密工夫 一鬆一緊

採訪手記:保密工夫 一鬆一緊

慘劇發生已經第三天,大部份生還者與死者家屬帶着八具冷冰冰的靈柩返港,只剩下最痛的梁太繼續留在當地醫院,等候頭部受重傷的兒子梁頌學蘇醒。
生還的港人團友之中,以梁頌學與34歲女團友易小玲傷勢最重。易小玲當晚下顎中彈後,隨即送往菲律賓國立總醫院搶救及接受手術,被送往同一間醫院的還有51歲團友汪子林,只可惜汪送院途中已證實不治,遺下一對12歲及15歲小孤雛。易女雖然撿回性命,但醫生說臉上日後會留有疤痕。

嚴查探病者身份

慘劇發生後,菲律賓當局動用大量資源照顧港人傷者,易小玲所入住的菲律賓國立總醫院歷史悠久,而且規模龐大,每日求診者數以千計,大堂與急症室經常擠滿病人。有前來探病的當地人說,即使到病房探望親人,也隨時要等上半小時。雖然病患者眾,院方仍然對易小玲的病情高度重視,安排她入住深切治療部一間獨立病房,並嚴格審查所有要求探望她的人士身份,避免她受到滋擾。
由於易小玲臉部受傷,不想被傳媒拍到,院方昨日安排她出院時非常大陣仗。除了以白布遮掩深切治療室門口,又動員近30名保安員在醫院大堂築成人鏈,護送她離開。以為院方保護病人的措施做到足,但隔一會院方又向在場傳媒派發易小玲返港的時間表、航機編號及入住本港哪間醫院,將其私隱資料公開,做法令人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