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的貓 - 高慧然

埃及的貓 - 高慧然

埃及最大的露天巿場:KhaliliMarket,小巷窄陌如棋盤般縱橫交錯,售賣金、銅製品,古董、香精、香料、服飾的店鋪佈滿在棋盤上。除少量遊客外,在巿集出入的多數是本地人,中東人的眼睛鬼影幢幢深不見底,巿集於是像《一千零一夜》的故事那樣,鍍上了一層神秘色彩。
在某一條窄巷,我遇到了兩隻貓,看到了一番奇景:牠們在用語言交流!兩隻貓,一隻是灰藍色,另一隻是灰紅色,前者倨後者恭,看得出是主從關係。灰藍貓表情嚴肅,似在訓話,滔滔不絕吐出「喵」聲,但這「喵」聲有長短音的區別,有高低音的起伏。後者除了不斷點頭附和外,並無插嘴的餘地。
養貓兩年,對貓也算是有了一點點認識,但是,從來不知道,貓是可以用語言進行交流的動物。養了兩年貓,一直以為貓是沒有表情的動物,喜怒哀樂,無法用面部表情來表達。埃及的貓,似有神靈附體,超逾了我對貓的所有想像。
而貓在埃及,的確有其特殊地位,埃及眾神之中,其中便有一個貓神Bastet,本來是貓頭女身的,後來成為今天的家貓形象。在古埃及,以捕食老鼠為生的貓,是糧食的守護者,也因此被古埃及人供奉為其中一個守護神。我買回大大小小好幾尊貓神像,貓神有專注的眼神,緊抿的嘴,不怒而威。看來,不必再張口,已經可以嚇退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