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從來相信,一國命運終繫其制度,是故政治從來比經濟更決定性、更高層次。不過這是長線而言矣,短線未必如此,且政治對經濟的影響,通常比對市場的影響為大,故某隻外幣的短線表現,未必與該國的政治因素有關,尤其不涉政變、革命等流血事件。
一如英國,5月初時傳媒大肆渲染懸峙國會對英鎊的影響,但市場有否純因傳媒的大肆渲染而對英鎊過份炒作?很明顯,無。
圖一所見,歐元沒此因素,是上佳實驗對照(Experimentcontrol)──固然,實驗沒有真做,但兩幣歷來走勢極近,一段時間內的環境因素大致相若(Almostceterisparibus)。
事實上,英鎊後來的表現似乎猶勝歐元。可見傳媒渲染沒有成本,最緊要故事說得動聽;不過真金白銀的炒家,卻不是講古佬。
澳洲周末選舉過後,也有可能出現懸峙國會。要做實驗,你會找哪幣來比?定是紐元。圖二所見,沒有懸峙國會的紐元,表現不比有機會懸峙國會的澳元為佳。到底兩者皆屬風險資產,外圍不穩自然兩者皆跌,根本毋須將無謂的政治因素混為一談,使之複雜。
羅家聰
交通銀行香港分行首席經濟及策略師
王良享、丁世民、溫灼培、羅家聰及黃元山專欄,將於周一至周五輪流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