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普500隻成份股,已幾近全部公佈上季業績,勝市場預期的佔75%,加上數家大企業的敵意收購消息,令華爾街市況好不熱鬧。全球首7個月的併購金額達1.49萬億美元,已超越去年全年1.3萬億美元之數,市場更憧憬全年併購數字,可能突破07年紀錄再創新高!大企業回購股份及收購合併潮,正常而言屬利好消息,因反映資金充裕及部份板塊及行業的股價便宜。
不過,股市並非經濟前景的全部,正確而言,它僅是投機市場的部份,尤其是經歷過百年不遇的金融海嘯、歐美日的瘋狂救市,及量化寬鬆政策。華府救活了華爾街,但仍救不了經濟,超低息率迫使資金充裕的大企業苦思資金出路,既然商機不多,倒不如來個資源收購戰,或吞併對手來得簡單直接。
目前的投資(投機)大環境,都是建基於零利率及資金氾濫的所謂利好因素底下,連真正稱得上「復蘇」的經濟體系如德國、澳洲及加拿大,利率期貨價格皆在本月內先後創出合約歷史新高,顯示未來一段時間,這些地區的息率趨勢將會持續下降。
資金流向債市避險
問題來了!疲弱地區如美國及日本,息率趨跌或欲升不能乃自然不過的現象,但經濟強勁的地方亦如是,便不得不小心這是否只是一個「河蟹」經濟。
上季資金整體上繼續流向債市,而股市則見流失。在美國國會中期選舉前,華府可能推出新方案救助負資產及失業按揭人士,但亦有消息指會強迫銀行接收兩房問題多多的按揭資產,君不見美國銀行及富國銀行股價皆已挫至一年低位?美國50個州分,有19個州負資產按揭比例超過兩成,乃歷來最惡劣,別忘記現時美國長期按揭息率乃歷來新低。最新壞消息,是在失業狀態下,選擇在退休前提早提取退休金計劃401K的美國人,也創歷來新高。
特區經濟有多好,不言而喻,倒是新加坡朋友剛告訴筆者,上季金融業「跳槽」者,普遍可獲加40%工資,這才叫復蘇嘛!日股快跌穿一年低位,但日圓創歷來新高的機會仍大,此亦「河蟹」典範也。
丁世民
敦沛期貨行政總裁
王良享、丁世民、溫灼培、羅家聰及黃元山專欄,將於周一至周五輪流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