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後印象派大師梵高(VincentvanGogh)的名畫迷離失竊,失而復「失」。藏於埃及一間博物館的《罌粟花》(PoppyFlowers),前天(周六)光天化日下被偷走,當局傍晚高效率宣佈人贓並獲,但隨即尷尬承認擺烏龍,名畫仍然下落不明,當局繼續全力搜查。
《罌粟花》又名《瓶中花》(VasewithFlowers),雖然只有約30厘米見方(約12吋乘12吋),但價值不菲,估計要5,000萬美元(約3.9億港元),是埃及首都開羅(Cairo)哈利勒博物館(MahmoudKhalilMuseum)的藏品。
據英國《星期日郵報》引述不願具名的官員透露,案發在前天中午時分,賊人趁着大部份館員離館,到隔壁清真寺午禱,下手將面積小巧的《罌粟花》由畫框中割下。
主管責下屬亂收「錯誤訊息」
館員發現後立即報警,當局緊張展開大規模搜捕,通知機場和港口密切注意可疑人物,結果高速破案。文化部長胡斯尼(FaroukHosni)傍晚宣佈,警方在開羅國際機場,拘捕了一對「企圖將《罌粟花》偷運出境」的意大利男女,名畫亦尋回。
但過不了多久,胡斯尼尷尬地撤回聲明,點名指摘下屬亂收「錯誤訊息」,誤以為警方在機場人贓並獲,但實際上《罌粟花》仍然下落不明,調查行動繼續。
被捕的兩名年輕意大利男女,的確有到過案發現場,他們跟另外八名西班牙和俄羅斯遊客,是前天參觀過哈利勒博物館的全部訪客。據埃及國營中東通訊社(MENA)報道,有館員向探員供稱,看到該兩名意大利遊客在上過洗手間後迅速離館,警方因而對兩人起疑,及後發現他們到了機場,準備飛回意大利,於是拘捕他們。但官員其後證實兩人被捕後已獲釋。
館內保安設施「失靈很久」
調查行動亂糟糟,博物館保安同樣一團糟,不願具名的保安員昨天透露,館內的監察攝錄和警鐘等保安設施「失靈了很久」。該國總檢察長也指該館保安措施不足:「全館43個攝錄鏡頭,只有七個未壞;所有畫都有警鐘保護,但全部都失靈。」
保安兒戲,加上哈利勒博物館藏品珍貴,等如引人犯罪,發生竊案可說只是遲早問題。該館展示的,是埃及已故政客哈利勒(MohammedMahmoudKhalilPasha)蒐集的19及20世紀逾200幅名畫及藝術品,除了梵高外,還有高更(PaulGauguin)、莫奈(ClaudeMonet)、馬奈(EdouardManet)、德加(EdgarDegas)、雷諾瓦(Pierre-AugusteRenoir)及羅丹(AugusteRodin)的作品,館藏總值估計達12億美元(93.6億港元),藏品可觀度之高在中東地區數一數二。
美聯社/法新社/路透社
同一博物館二度失《罌粟花》
也許是因為該畫尺寸小巧,《罌粟花》已非第一次被歹徒看中並成功偷走,上次發生在1978年,而且同樣是在哈利勒博物館被盜走,兩年後才在科威特(Kuwait)尋回,但一直有傳起回的並非真品。
《罌粟花》首次被竊,案件充滿神秘色彩。當局一直沒有公佈過盜賊作案的詳情,也沒有披露起回失畫的確實地點。當時的埃及內政部長僅透露有三名涉案埃及人落網,他們在警方盤問下供出《罌粟花》的下落。當局之後沒公佈三名疑犯有沒有被起訴或受審。
由於當局對破案詳情神神秘秘,當年就有傳言指,起回的《罌粟花》其實是贗品;加上在破案翌年,一幅《罌粟花》「複製品」,竟以4,300萬美元(約3.35億港元)在倫敦賣出,令到贗品之說甚囂塵上,但這傳言一直未得到證實。
美聯社/阿拉伯半島電視台
名畫失竊事件簿
1911年
法國羅浮宮鎮館之寶、達文西名畫《蒙娜麗莎》(MonaLisa)被館員盜走,兩年後起回
1990年
美國波士頓加德納博物館被兩名假扮警察賊人盜走13幅珍貴名畫,包括維米爾(Vermeer)的《音樂會》(TheConcert)、倫勃朗(Rembrandt)的《加利利海風暴》(StormontheSeaofGalilee圖)和5幅德加(EdgarDegas)畫作,總值3億美元(23.4億港元),這史上最大失竊案至今未破
1994年
挪威奧斯陸國家美術館館藏蒙克(EdvardMunch)名畫《吶喊》(TheScream)失竊,匪徒索贖金,同年起回
2004年
挪威蒙克博物館收藏另一版本《吶喊》和另一蒙克名畫《聖母》(Madonna),遭多名持槍匪徒光天化日搶走,兩年後起回
2007年
巴西聖保羅藝術博物館遭三賊盜走畢加索(PabloPicasso)《蘇珊.布洛克肖像》(PortraitofSuzanneBloch)和波提納里(CandidoPortinari)的《咖啡種植園工人》(OLavradordeCafe圖),總值5,500萬美元(4.29億港元),一個月內起回
2010年
法國巴黎現代藝術博物館五名畫失竊,包括馬蒂斯(HenriMatisse)的《田園曲》(LaPastorale)和畢加索的《鴿子與豌豆》(DovewithGreenPeas圖),總值1億歐元(9.88億港元)
《蘋果》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