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感染帶抗藥性基因(名為新德里金屬β-內醯胺脢1,簡稱NDM-1)細菌的病例在英國、印度及本港等地相繼出現,其中一個導致細菌產生抗藥性的原因就是抗生素的使用不當。本文將簡單介紹何謂抗藥性的細菌,以及市民應如何正確使用抗生素,來減低社區內產生抗藥性細菌的風險。
按指示服完整個療程
抗生素能選擇性地對付細菌,當中的藥理機制主要是抑制細菌細胞壁的合成,和抑制細菌細胞內蛋白質的合成。細菌產生抗藥性的機制有很多,例如在經過基因突變後產生能破壞抗生素化學結構的酵素。
要正確使用抗生素,病人首先不應盲目要求醫生處方抗生素來治療非細菌感染性的疾病,例如感冒。如被診斷出非細菌感染性的疾病而醫生仍處方抗生素,應主動詢問原因。病人應按指示服完整個抗生素療程,避免因未完成整個抗生素療程而產生的抗藥性,應主動詢問醫生抗生素療程的日數,並要求處方整個抗生素療程。
此外,病人也應主動要求醫生在藥物標籤上清楚標示藥物的學名,日後求診時供其他醫護人員參考,以助確立下一步最適合的治療方案。最後,如果在服用抗生素後病情仍得不到改善,進行細菌培養及抗生素敏感性測試,有助挑選能針對該細菌的抗生素。
撰文: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藥物教育資源中心
逢周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