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談滙債:美元翻身不容易 - 王良享

暢談滙債:美元翻身不容易 - 王良享

美國上周公佈幾個數據都差強人意,縱使標普500公司公佈第二季度業績的正誤差仍高居75.1%,美國股市並未能進一步上升,整個星期標指下跌0.8%。股市下跌,加上歐洲信貸息差擴闊,導致美元避險需求上升,美滙指數微升0.6%至83.05水平。
過去兩周內,美滙指數跳升最快是聯儲局議息後一天,聯儲局的悲觀預測令市場風險胃納下降,而宣佈的「小型」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即以到期或贖回樓按債券的頭寸再買入中長年期國債,亦予人「未盡全力」感覺。因此,股市開始下滑,而美元上升。
過去兩年內,美元需求主要來自避險及歐債危機引起對歐元的不信任。隨着歐洲銀行壓力測試比較正面的公佈,及巴塞爾委員會宣佈對銀行流動性及資本較寬鬆的處理後,歐債違約的可能性下降。但是歐洲滅赤不會是一帆風順,而且經濟增長短期受壓無可避免,因此美元出現間歇性強勢將會是未來一年內的規律。

美救市乏力股債不吸引

自從1985年的廣場協定至今,美元只出現過3次巨大升浪。第一次是1995年至2000年,當時主因是新興市場根基不穩,快速發展後出現後遺症,相繼出現危機。計有1995年的墨西哥危機,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1998年的俄羅斯國債違約。市場逃避風險,資金進入美國國庫債券,將美元推高。在股債齊升時,科網股泡沫又在形成當中,所以美元成天之驕子。2008年金融海嘯後,美國推行低息及量化寬鬆貨幣政策,10年國債殖利率現只得2.6厘,實難引起外國人投資意欲。美國公司的企業管治又廣泛受質疑,在股債都缺乏吸引力的今天,美元要翻身,談何容易。
05年美國施行「美國就業法」,容許美國跨國公司以4.25%的超低稅率將海外盈利回調,引起另一波美元升勢。美國財政赤字高企,接近國內生產總值10%,政府實行無法施行類似的減稅措施,美元要藉此翻身,亦無可能。08年金融海嘯,美元受缺乏頭寸影響急升,但繼而受零息政策展開而重挫。時至今日,美元除市場避險時上升外,似乎並無其他原因。
王良享
星展銀行(香港)財資市場部高級副總裁

王良享、丁世民、溫灼培、羅家聰及黃元山專欄,將於周一至周五輪流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