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瑪麗醫院進行全港首宗心臟及肝臟同步移植手術。患有罕見遺傳病的27歲女子,因肝臟問題令身體積聚大量毒素,加上有心衰竭,換肝前必須先換心。已有2名家人於30歲死亡的她,正步向鬼門關之際,幸得一名青年死後捐出心、肝及腎,昨日完成換心肝手術,擺脫英年早逝厄運。院方更進行連鎖換肝手術,將該27歲女病人的肝移植予另一名肝癌病人;再加上另一名瑪麗病人換腎,共有3人重獲新生。
記者:陳沛冰、王家文
該名27歲女病人患有罕見遺傳病「家族性澱粉樣多發性神經病變」(FAP),肝臟不能分解澱粉樣蛋白,毒素積聚於心臟等器官,心臟開始衰竭。她已有兩名家人30歲時因FAP引致併發症而死亡,顯示她正面對死神。據悉,其中一名已逝世家人是其家屬。
FAP無藥醫,必須換肝才能挽回性命,該女病人在換肝輪候名冊排首位,已輪候1年半。但她心臟太弱,不能承受換肝這大手術,必須先換心才能換肝。
青年捐器官3人重生
本月19日伊利沙伯醫院一名19歲男子因先天性腦血管問題,中風後腦幹死亡。據悉,他生前沒有簽署器官捐贈卡,但其家人主動捐出其心、肝及腎,結果令3名病人重生。
港大外科部肝膽胰/肝臟移植講座教授盧寵茂表示,單是換肝的風險有2%,換心的風險有7%,同步換心及肝風險則有10%。因心及肝會互相影響,若換心後心臟功能不正常,會令新移植的肝臟得不到適當血液供應,不能維持血壓而令肝有問題。病人換肝後血壓或會有很大上落,對心臟壓力很大。因該女病人年輕,值得承受有關風險。
瑪麗醫院於20日早上7時到伊院取出死者的心、肝及腎,8時先為女病人換心,11時15分換肝。盧寵茂表示,該名女病人的肝臟除不能分解澱粉樣蛋白外,其他功能正常。擁有該肝臟的人10多年後才會出現FAP病發,故肝臟可用來拯救年老病人,「我哋唔會揀10至20歲,否則換肝之後30至40歲會病發,我哋揀接近60歲嘅病人」。
連鎖換肝同1天進行
一名患末期肝硬化的62歲男子,已輪候換肝5年,最近證實患肝癌,「換肝係佢唯一生路」。院方於同日下午1時半進行連鎖換肝手術,將該女病人捐出的肝臟為62歲男病人移植。整個同步換心肝及連鎖換肝手術歷時19小時,21日凌晨2時完成。該院另一組醫護人員又為另一名病人做了手術移植腎臟。
該女病人正在心肺外科深切治療部留醫,心肝功能正常,不需用強心藥,可自行呼吸已清醒可說話。一般換肝病人需留院10至14日,預計該女病人情況一樣。該男病人亦可自行呼吸及已蘇醒。
瑪麗醫院外科部顧問醫生陳詩正表示,FAP在歐洲如葡萄牙及瑞典病發率較高,部份換肝中心已進行20至30宗。以往本港部份需換肝病人,因心臟較差而不能換肝,日後可同步為病人換心肝,預計每年4至5名病人受惠。
人體器官捐贈宗數及等候人數
─2007年─
腎臟遺體捐贈:58
腎臟活體捐贈:8
肝臟遺體捐贈*:26
肝臟活體捐贈*:41
心臟捐贈:5
雙肺捐贈:1
總數:139
─2008年─
腎臟遺體捐贈:65
腎臟活體捐贈:12
肝臟遺體捐贈*:26
肝臟活體捐贈*:42
心臟捐贈:6
雙肺捐贈:1
總數:152
─2009年─
腎臟遺體捐贈:87
腎臟活體捐贈:8
肝臟遺體捐贈*:43
肝臟活體捐贈*:41
心臟捐贈:10
雙肺捐贈:2
總數:191
─01/01/2010-27/07/2010─
腎臟遺體捐贈:41
腎臟活體捐贈:3
肝臟遺體捐贈*:22
肝臟活體捐贈*:29
心臟捐贈:7
雙肺捐贈:1
總數:103
─等候人數(27/07/2010)─
腎臟遺體捐贈:1640
肝臟遺體捐贈:100
心臟捐贈:8
雙肺捐贈:13
總數:1761
*預計今年底肝臟捐贈作移植將達90宗
資料來源:醫院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