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甚麼令甚麼人變成甚麼樣的人呢?我經常在想這問題,從小到大都想。是的,小時候的我,除了想「今晚會有甚麼吃」,花生漫畫的Linus整天偎着的那條毛巾到底是甚麼顏色,就老愛想是甚麼令人變成你和我。於是,我有一個學位是心理學,成績還不錯,在老佛爺(老佛洛依德爺)的那張躺椅與潛意識捉迷藏,在很多典籍不少理論太多數據之中跳飛機,希望認識自己和世界更多。而所謂「更多」,結果越是不足夠,領悟之一是張愛玲所言「人是最拿不準的東西」,準沒錯。
又想,是甚麼令甚麼創作人變成他/她這樣的創作人?眼見不少廣告人,未到中年,創作力已經發福,愛玩樂少操練如很早就狀態發肥的馬勒當拿,天賦煙花未最盛放已凋謝。畢加索一生畫風經歷過多少蛻變?由藍色到玫瑰時期到cubism,還明明好端端的在畫畫又忽然發姣走去搓泥揑陶瓷,由起初的失敗失望,到花上兩三年結果革了陶瓷工藝的命;Matisse一路畫畫到老直至畫筆都不能執就去剪貼,創作不倦;RichardBranson今年60歲,最新的勃勃興致是監製拍攝他全新構思的電視紀錄片《EquationofChange》,看商業創意如果能催化員工及消費者令社會民生進步,利潤和利民一起探戈。你又是人我又是人,那些傢伙到底是哪個星球來的?怎麼生命會老但他們的生命力永遠不老?
從來是心態作的怪,不是能力偏了心。我們責無旁貸。史丹福大學心理學教授CarolDweck那篇"TheEffortEffect"一讀豁然,一直記得。這被譽為任何從事管理、教育及「父母」行業的人最好立刻掉下手頭上所有東西先讀為快的文章,教授用了32年研究,發現心態(mindset)主宰一切。基本上,人分兩種心態:Fixed及Growthmindset,「固定」心態的人相信一切都是既定的,當中能力高的人奉旨以為「我叻,自然掂」,不必努力,能力低的則覺得努力是徒勞;「成長」心態的人視人生為"aseriesofchallengesandopportunitiesforimproving",困難是營養,失敗是資訊,挫折是資產,都並非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每一點修正都賺了學習利息,教曉你日後如何做得更好,他們不停付出effort,比起幾多fixedmindset的人遇難即止即憤即退,視難關為負資產,影響思想行為表現就決定了誰有怎樣的人生,解釋了為什麼有些人會停滯不前,有些人不斷進步。
一切都是「努力」分的別,別說先天不足。白手興家的人一定有growthmindset。單是天賦可以載你走多遠?起步條件和天資不錯人有高低,分野人生扳機觸動一剎第一槍的火藥有多少、射程有多遠,但之後的就靠耕耘,虛懷地學新納錯兼收並蓄化原料,人生從來是長途賽。要學的一課是培養孩子、自己、企業文化有一個growthmindset,幾多企業自滿於天資「聰」足的fixedmindset直至火藥用完一朝翻船。
但別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是的話就太容易了;但不耕一定不會有收穫,有的話都不會甜美,會無味。我相信好的創作人一定要有growthmindset,永遠預備好再創作再發掘再長進自己,想做個更好的人。天祐毅行者,在人生路上不斷發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