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銀行涉及轉移或出售客戶個人資料惹起社會關注,資料更可能被引用到推銷不合理的儲蓄保險計劃。一名65歲渣打銀行客戶梁太,月前被渣打銀行職員介紹參加保本高息儲蓄計劃,其後發覺戶口被扣除16萬元,才發現購入的是英國保誠保險的儲蓄人壽保險,要在10年後才能取回供款及回報。梁太家人質疑銀行職員以不良銷售手法誤導沒有學歷的長者,已向金融管理局及保險業監理處投訴,決心取回公道。記者:蔡建豪
梁太憶述今年5月到渣打銀行新蒲崗分行,處理到期的定期存款,當時職員游說將戶口約100萬元存款,參加更高息保本的「進寶易」儲蓄計劃,職員完全未有提到存款計劃與保險掛鈎,其後職員將她轉介與另一職員接洽,並簽訂了同意書。梁太在6月份收到銀行月結單後,發現戶口被扣除了16萬元,幾經查詢才知道購買的是儲蓄人壽保險。
根據「進寶易」計劃的條款,梁太需連續6年,每年供款16萬元,其間斷供將不能領回供款,直至10年後才可全數領回約120萬的存款及回報。她知道後有感被騙,一直不敢告訴家人,她說:「冇心機食嘢,晚晚瞓唔着!家都65歲,仲10年後先有得攞?」
簽單時已經超齡
梁太兒子得悉事件後向銀行及保險公司投訴,卻發現未滿65歲人士才合乎參加「進寶易」條款,但母親簽署合約時已超齡,保險公司卻私下將保單生效日期提前至今年3月,「明明65歲都唔可以買,為咗做成單生意,夾硬將生效日期推前。」他質疑銀行職員未有向目不識丁的母親解釋存款計劃細節,「冇諗過走入銀行,出嚟會買咗保險嘅嘢,咁嘅銷售手法好有問題」。他已向金管局、保監處及消委會投訴,要求調查銀行涉嫌違規及取回被扣除的款項。
渣打銀行發言人指,已調查梁太個案,分行職員當日轉介另一職員時,已表明是英國保誠保險顧問,有關銷售跟進由保誠負責。英國保誠保險回應查詢時則指,投保人年齡若超逾產品的可投保年齡,考慮風險後可建議推前保單生效日期,指保險顧問在推銷期間已向梁太解釋條款,鑑於21日的冷靜期已過,拒絕退回已繳保費,只願降低日後的投保金額。
金管局回應指在有需要時會採取適當行動。保監處則已將個案轉介保險代理登記委員會調查,會跟進及適當處理投訴。
渣打、保誠否認轉移客戶資料
【本報訊】梁太被誤導個案中的保費金額,需連續6年年供16萬元,她兒子批評保險顧問明顯針對母親戶口全數100萬元的存款來制訂保費金額,質疑渣打銀行將其母親的個人資料轉移給英國保誠保險。渣打及保誠均強調有清晰的保障客戶個人私隱資料守則。不過,有保險業界人士表示,銀行以客戶資料推銷保險的產品,是一直以來的慣常做法,業界對有關營運模式也有保留。
英國保誠保險發言人回應時指,保險顧問替梁太填寫「理財需要分析表格」時,以面談筆錄形式獲得梁太資產及財政狀況等資料,她本人同意作出個人資料披露,並非經由第三者取得其個人資料。
消委會今年接199宗投訴
有保險業內人士直言,銀行利用客戶資料作各種形式的推廣活動由來已久,有別於前線保險從業員各自找客的營運形式,銀行將客戶資料轉交電話中心職員,每日不停推銷保險及貸款等服務,前線保險從業員固然要面對更大競爭,最大問題是銀行職員有更大彈性,即使被發現違規,「之後可以唔賣保險,可以去推銷貸款優惠」。對比前線保險從業員違規即要面臨停牌處分,職業操守方面是立竿見影,也情願政府立例禁止銀行以客戶資料進行直銷推廣活動。
消委會數字顯示,去年接獲447宗有關保險的投訴,當中126宗涉及不良銷售手法。今年首7個月則接獲199宗投訴,其中67宗涉及不良銷售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