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館:AndrewYang娃娃看天下

潮館:AndrewYang娃娃看天下

在紐約從事插畫及創作布娃娃的AndrewYang,應JoyceBoutique之邀,一口氣創作了43個穿着不同風格highendfashion的Kouklitas布娃娃。Andrew接受專訪時透露為布娃娃創形象早是8歲時的宏願,看着現在的時裝氣候,創意竟敵不過產量的喪鐘,發覺自己做着每個僅此一個的布娃娃更是賞心快事! 撰文:梁錦貞

本地名店JoyceBoutique推出第二波TrulyGifted企劃,請來紐約插畫家及布娃娃創作人AndrewYang創作出43個全球獨有的Kouklitas布娃娃,娃娃們面部表情如runway模特兒般冰冷,各自穿上不同風格的新裝包括AlexanderMcQueen、Balenciaga、JohnGalliano、RickOwens、Marni、Lanvin等等新裝。

自細玩媽媽布偶

Kouklitas一詞源自Koukla(希臘文解作娃娃),是怎樣的過去令Andrew成為今天創作布娃娃的他?他日前在港接受訪問說:「我在一個有6個孩子的大家庭成長,媽媽很愛收藏50及60年代的MadameAlexander娃娃,媽媽一外出,我們幾兄弟姊妹無所事事,就會拿媽媽的娃娃出來玩,幫她換衣服、改髮型,有時弄破了還懂得修復至原狀,媽媽都沒有發現。
「8歲左右,老師要我們寫『我的志願』,我有一天經過一間百貨公司櫥窗門口,看見display的公仔,就想着,長大了為她們設計形象會是不錯的事。到後來高中時我念fineart,之後又在F.I.T.念時裝設計,很自然願望轉為當一個時裝設計師,也很幸運找到一份助理設計師的工作,設計布娃娃的事也暫時擱下了。」

娃娃表情如runway模特兒般冰冷,各自穿上不同風格的新裝。

時裝創意響警鐘

Andrew續說:「但在打工這段時間,令我親身體驗到時裝設計師的壓力與痛苦,或者說整個時裝界的創意警鐘已經響起,任憑如何有天份的設計師,一年要交出的系列不只兩季,還有越來越多的早春、初秋、resort……好好的一番心血又與fastfashion同期登場,我相信我承受不了這樣的壓力,很自然又做回布娃娃。兩年前的情人節,我做了10個都是bighair、穿bigrufflesdress的布娃娃在我朋友一間小店展覽,引起業內人士注意,漸漸創作布娃娃變回我的主要工作。」
Andrew這次為Joyce創造了43個着名牌靚衫的Kouklitas,他坦言欣賞的設計師是AlberElbaz、StefanoPilati及AnnDemeulemeester等,問他為何每一個Kouklitas都板起臉孔?他說:「首先我不同意我在做copy的事,我最細意參詳的事一定是capture的衣服的質料、細節,有時我會偷偷為她加一點點或減一點點。
「開始時我先詳閱style.com一次,列印起我需要做的look貼滿在牆上,我要連帶模特兒的冰冷catwalk模樣都融入娃娃內,假如有人要我做一個穿婚紗的Kouklitas,我一定會為她畫上歡欣笑臉,現在我做着的是如假包換limitededition,不用憂慮自己的創作,第二天一覺醒來有大批copy貨色,這樣的工作心情才是我最享受的。」

做Anna公仔緊張

Andrew還笑談已創作好的AnnaWintour及GraceCoddington布娃娃,在9月初紐約時裝節的Fashion'sNightOut就會公開,他說:「Anna穿的是她常穿的tweedjacket配裙子、Grace也是她招牌的黑,但我為她配了一雙她不常穿的高跟鞋,她的助手拿着製成品給Anna看時,緊張的對我說:『拿着個布娃娃前去見她(Anna),我感覺自己像個儍瓜,很怕被罵』,結果Anna看着『自己』之後,笑着說了聲OK,大家都如釋重負。」問Andrew未來會希望設計哪個名人布娃娃?他說:「納奧美金寶(NaomiCampbell)吧,我想為她設計一條美人魚晚裝。」

時尚界級別最高兩大女人AnnaWintour及GraceCoddington被AndrewYang「撚」成這樣子。

GraceCoddington(左)、AnnaWintour(右)

人物誌

現年25歲的AndrewYang,是美國台灣混血兒,分別在美國猶他州鹽湖城及台北度過童年,小時候與兄弟姊妹爭玩娃娃的環境下長大,也因此奠定他今天愛做布娃娃。在紐約完成學業後曾當助理設計師工作,但始終不忘設計布娃娃,08年創立自家Kouklitas系列,今年獲Joyce邀請為「TrulyGifted」企劃設計出43個布娃娃,稍後也會與美國百貨公司BarneyNewYork合作,又已為即將舉行的紐約時裝節Fashion'sNightOut活動設計了AnnaWintour及GraceCoddington的娃娃。

AndrewYang意識到時裝設計師的巨大壓力,做布娃娃設計師更稱心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