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報道指,衞生署旗下控煙辦公室計劃進一步收窄煙民僅餘的吸煙範圍,考慮引入其他國家的控煙措施,包括禁止在建築物出入口五米範圍內吸煙,換言之,煙民或不能再圍在路邊垃圾桶「打邊爐」,似有對煙民趕盡殺絕的意圖。
筆者並不是煙民,但每當看見那些奉公守法,甘於在垃圾桶旁邊「打邊爐」的煙民皆肅然起敬,原因是他們尊重遊戲規則。政府今次的計劃,很大程度是向新加坡取經,但我們在取經的同時,亦要想清楚仿效的對象是誰,以及當地居民的特性。
香港不同新加坡
新加坡與香港不同,有很多法例比香港嚴格,例如如廁後不冲廁要罰款、市民不准吃口香糖、劃人車輛要受笞刑等,這些法例在新加坡行之已久,但未見太多反對聲音,這說明新加坡政府慣於約束居民,而居民亦甘於慣於被約束。香港最可貴的是自由,若果每樣事情都跟足新加坡,便失去固有的個性。
此外,新加坡人口亦比香港少很多,大廈之間的距離比較大,反觀香港恍如石屎森林,大廈密密麻麻,若建築物出入口五米範圍禁煙的措施落實,煙民的僅餘空間亦將會被湮沒,正如導演彭浩翔所說:「香港的五米外,已經係另一座建築物的五米內。」計劃有點不切實際。
每條法例在實行之前,都應該審慎考慮當中的可行性,否則會招致反效果,煙民若果「走投無路」,被迫躲起來吸煙,原本奉公守法都變成無可守法時,豈不更糟?
希爾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