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一個月前,我極力推薦一些高PE股,典型的有龍源電力(916)與騰訊控股(700)。
為甚麼有些股票會享有很高的PE?原因是高增長,華爾街的專家發明了一個公式,稱之為「PEG」即把PE除於每年盈利的平均增長率,如果得到的數字是小過1,則是正常,就算很高的PE也正常。例如PE是60倍,但平均每年盈利增長60%,60倍除於60%,PEG等於1,屬正常,這樣的PE仍值得買。
當然,這個公式有多大的參考價值,沒有人去統計過,最重要的是:將來這隻股的PE是否還能保持如此高的盈利增長?
90年代中期,一些紅籌企業PE都很高,其中最典型的是上海實業(363)與北京控股(392),當時這些紅籌企業最喜歡做的事就是注資,由母公司向上市企業注入資產,市場上,這些股PE很高,有40倍、50倍,然後通過以較低的PE值向母公司買入資產,資產增加了,盈利也增加,於是就可保住高增長率,這樣高增長率就保住上市的股份有高PE,再以高PE的價格配股集資,再向母公司買入資產,如此循環皆大歡喜。
當時,只要市場一傳出上實、北控有注資的消息,股價就炒上去,可惜數年之後,母公司拿不出甚麼盈利不錯的業務注入,導致盈利年年高增長的現象消失,股民失去高增長的期望,股價就大幅下跌。
利豐靠收購保盈利增長
當年母公司靠注入資產來達到快高長大的目的,今日利豐(494)也靠每年不斷收購來達到每年盈利高增長的目的,不過這麼多年,利豐年年可以找到收購對象,付給被收購者的原股東PE遠低於利豐的PE,保持利潤年年高速增長,並維持很長時間高PE。
新一代的高PE股不是靠母公司注入低PE資產來增長,也不是靠以較低PE的價格收購其他企業來增長,而是自己的本業的確是高增長,騰訊與龍源經營的是高速增長的網絡與新能源行業,前一陣子騰訊公佈業績,盈利增長66%,昨日龍源中期賺8.52億,按年增一倍。
曾淵滄
作者為城市大學MBA課程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