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Cult2:八十前七十冥壽 小龍復生

代Cult2:八十前
七十冥壽 小龍復生

11月27日是李小龍七十冥壽,一級龍迷歐錦棠早在十多年前已拍成實驗電影《1959某日某》,講述龍哥赴美前失意一天。今年再找來EricSo倒模李小龍面具,為舊作加入一段兩分鐘新片,龍哥樣貌保證歷來最似,可以講句,小龍復生了。

記者:何兆彬
攝影:陳陶鈞

加插兩分鐘片段

一個是自小練武的歐錦棠,一個是文質彬彬的EricSo,多年來,二人一直合作舉辦李小龍展覽之類計劃。
去年,歐錦棠突然興起重新整理十多年前已拍好的實驗電影《1959某日某》,「電影本身講李小龍赴美前一天,他只是個等去美國的死o靚仔,心情很迷茫,就像所有青少年一樣,不知道自己前途如何……」他想拍李小龍失意一面,而非人人讚頌崇拜的國際巨星BruceLee,「套片當年出過DVD,因為不是我負責的,聲音和光線等等我沒有落手落腳去跟,出來的效果並不滿意,我重看電影,也覺得有些地方拍得不好,於是刪去不少。這十年間,看了一本關於李小龍生平書信的書《LettersoftheDragon》,書內刊出多封李小龍的信件,都是寫於他在美國未回港拍《唐山大兄》時期的。原來那時他腰部受重傷,醫生建議他連跑步都不要跑了,更不要再打功夫。這等於判了他死刑!他當時經濟拮据,但他沒有放棄,在信中還一直鼓勵身邊人。」歐錦棠剪接舊片,重新加上一段李小龍未回港在美國寫信給親友的兩分鐘新片,但問題來了,哪裏找人演成年版李小龍呢?「我想過了,你找誰都有人說不似,有樣大家會說沒形,有形大家說沒神,那我就問Eric,怎麼辦?」

■李小龍生平信件結集《LettersoftheDragon》,內有其獨特字迹。

預做李小龍體

Eric很快接腔:「去年這樣阿棠問我,我就說:『雕出來囉。』反正沒有人似李小龍,不如索性雕一個李小龍頭像出來。有定案,大家各自籌備,我負責美指及頭像,其實十多年前我已開始雕一比一李小龍頭像,當年沒想過有真正用途,經屢次修改,這次可派上用場了。」歐錦棠:「頭像一改再改,我本來說滿意了,但Eric說下巴差一點,到雕好了,他再把雕像倒模出一個面具。到這階段,我們得找個與李小龍身形相似的人,剛好我們有一個朋友,他也是李小龍迷,寫過幾本關於李小龍的書,而且身形好相似,連前臂也像李小龍一樣練得相當健碩。」
拍攝當日,歐錦棠太太當特技化妝師,為演員貼面具戴假髮,仔細修補輪廓,「我們是NoBudget製作,不是LowBudget。」看着看着,李小龍真的復生了,遠看還似得驚人。「這位演員朋友也很落力,連李小龍的握筆姿勢都研究過。」補拍戲份裏會出現李小龍字迹,Eric:「李小龍的字迹很特別,碰巧我在2000年已用Mac機把他字迹做了一種Fonts(字體),也就是『李小龍體』,我在電腦打一個『A』,螢幕就會出現一個李小龍寫的『A』,這字體今次也派上用場,一切都很巧合!」

不應只看表象

把自幼好武虎背熊腰的歐錦棠與身材瘦削怎看也是個文弱書生的EricSo拉在一起的,是一代武神李小龍。
李小龍令他們成為好友,十多年來私交甚篤,歐錦棠說:「十二年前Eric第一次辦李小龍展覽,我因此與他認識,之後事無大小我們都會見面,如我要問一些美術上的意見,會找他;他要問一些演藝界或武術上的意見,會找我,在李小龍思想上,我們二人一致,我們好投契,與一般龍迷不同。」與一般的李小龍迷有何分別?「出面好多人,只看他功夫有幾勁。」Eric:「單這樣看欠缺啟發性,好多人談李小龍只當古仔去看。李小龍是生存過的人,不是創作出來的,你當歷史看,裏面有好多故事,我們一直在做的,是在歷史當中抽出重點,讓大家去看去思考。歷史要讓人思考,才有意義。」歐錦棠:「問一般人喜歡李小龍甚麼,他們會答:『有型囉!好打囉!』也有人說他為中國人出了一口烏氣。」這些只懂看表面的階段,他們也曾經歷過。

■EricSo:「我最愛的李小龍思想是『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這一思想,用在煮餸都得。」

■歐錦棠:「我最愛的李小龍思想是『Bewater,myfriend.Itisjustlikewater.』你倒進了杯,就成了杯;倒進了茶壺,就成了茶壺。」

用電影宣傳理念

談李小龍思想,談啟發,二人談得眉飛色舞。
Eric:「花多些時間研究他的歷史,你會發覺他的理念很重要。好多人只看表象,即李小龍好好功夫,但有無留意到他怎樣改變自己人生?又怎樣用自己的人生去改變另一些人的人生?」歐錦棠:「李小龍用電影推廣功夫,因為電影接觸面大,如果用著作去宣揚理念,畢竟讀書的人相對來說始終較少,他最終做出來的Product是電影。電影裏有很多真真假假,但已不大重要,他給我的啟發,是要去創新,永不言敗,而且助人自助。談李小龍只懂口號式的說他有多厲害,人云亦云,這是沒意義的。我看過他的書,他當年原來好拮据,但他一直樂觀上進,上兩代的人,的確是刻苦點。」Eric:「好多人看不到他艱苦一段,只看到神話。為何你是人他又是人,你做不到他做到?因為他肯刻苦肯創新又肯融會貫通,一般人做到他七成已成就非凡了!」

■李小龍帶給歐錦棠的第一次震撼──《唐山大兄》中段,李小龍忍夠了,終於出手打人!

■《TheArtofExpressingtheHumanBody》、《JeetKuneDo》、《TaoofJeetKuneDo》等關於李小龍哲學的著作,最震撼Eric。

拍攝過程

1.歐錦棠與EricSo合作,為舊作《1959某日某》追加兩分鐘片段。

2.小龍頭像先做原模,相片中這一個頭像修改了十多次。

3.用原模複製出面具,這透明灰灰的是原色,其實二人可考慮量產,我想戴它看七人欖球賽。

4.在面具塗上膚色,黏上眉毛。

5.演員化好妝排戲,遠看,真的似翻生李小龍。

6.這個側面都十分神似,演員前臂亦十分健碩。

7.日版DVD《1959某日某》。

買地拖自製雙截棍

談人生中李小龍帶給他們的第一次震撼,他倆還是心情激盪。
歐錦棠:「七、八歲入戲院看《唐山大兄》,戲裏李小龍一直不出手被人蝦,直至被人抓甩了胸中玉塊,他才憤怒地衝出去,連續多腳踢倒壞人……我個心卜卜跳,跳得好厲害,一生人看過那麼多電影,都不及那次震撼、痛快。」Eric:「我十多廿歲才看李小龍電影,已經不是小朋友心態。念完書開始認真研究李小龍,震撼反而不是來自電影,而是來自其著作,讀了好多關於他的思想,發現原來『李小龍並非一般人講的功夫及電影』,這對我最震撼!我發現,截拳道不只用在武術,而是能用在任何地方,因為這是哲學,你用來煮餸都得!」歐錦棠:「那時我只有幾歲大,看完電影就穿唐裝,幾歲人仔穿唐裝幾巴閉,當年只有師傅才會穿唐裝!然後花幾毫子買地拖棍,把棍鋸成一截截做雙截棍,連繫雙棍的狗鏈每條$1!當年很多細路也是如此,帶住自製雙截棍通街舞。」

■2000年5月,歐錦棠戴上李小龍最愛的烏蠅鏡,為投資的李小龍館開幕,結果蝕了不少。

■EricSo在2001年推出的六款12吋李小龍Figure。

尊重原創精神

新實驗電影版先在8月22號辦放映會,問會不會出DVD,歐錦棠說暫時不會,卻原來日本有片商找上門,替他的新版出日版《1959某日某》DVD(amazon日本網賣3,990日圓,約$300),Eric:「他與本地DVD商談過,由於這片較另類,商人要求他出錢云云,但日本方面不用他花一分一毫,而且十分尊重原作者。」

■小龍創截拳道,被認定為MMA(綜合格鬥)之父。

推出日版DVD,電影修改完成,二人大計才剛開始,「我們與一些香港青年協會商談,希望能一區一區的播放給年輕人看,然後辦研討會。當然,不是不歡迎成年人參加,但我們是想透過此片去鼓勵年輕人。」那一定是不收費了,Eric:「想都沒想過收費,其實大家都知,我倆做這些,是不斷跌錢的。我們在社會取了這麼多資源,也好應該回饋一下。有了這影片,我想可以成為與年輕人對話的一道橋樑,也許在分享會,年輕人能反過來啟發我們一些甚麼呢。」

■《龍爭虎鬥》造型,胸肌上的抓痕,李小龍迷最難忘。

■李小龍當年學詠春,但歐錦棠竟沒想過學:「我學他的,是到處去學,今天我學的是泰拳及空手道。」

■李小龍的《青蜂俠》造型,經典中的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