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老婦跌傷膝蓋骨,先後入住瑪嘉烈醫院及明愛醫院,疑提供康復治療的明愛醫院過早拆石膏,發現骨折移位後又未有即時通知病人家屬商量治療對策,延誤十多日才轉交瑪嘉烈醫院「執手尾」,惟病人骨裂已惡化,移位兩吋無法修補,日後須坐輪椅,病人家屬埋怨明愛醫院治理失當。
洪先生的70歲母親胡女士患有輕微柏金遜症,於5月19日在家跌倒,被送入瑪嘉烈醫院,醫生診斷左膝蓋骨裂,建議做手術或打石膏固定傷患處,家人擔心手術有風險,選擇打石膏待其膝蓋骨慢慢癒合,5月20日打石膏後至6月3日被轉送明愛醫院接受康復治療。
不足三周便拆石膏
胡女士入住明愛醫院至6月22日,家人接獲通知其膝蓋需重新評估,並安排兩日後送回瑪嘉烈診治,但無闡明原因。在瑪嘉烈留院4日,醫生檢查後指她膝蓋骨上下移位約兩吋,日後有可能傷殘,不可屈腳須以輪椅代步。
洪先生發現其母在明愛醫院留醫5天便拆石膏,質疑打石膏不足三星期,醫生有否確定傷口已固定才拆除石膏,「媽媽原本行動自如,跌傷膝頭冇諗過會行唔番,佢情緒好低落」。胡女士在瑪嘉烈再度留醫至7月底出院,其間接受物理治療,現以助行架走路也有困難,如廁要人協助,現已入住老人院。
明愛醫院回覆,胡女士住院期間曾擅自拆除左膝石膏邊緣的保護棉及膝部外支架,又企圖起身。該院於6月8日為她拆除石膏,翌日膝部X光檢查顯示她骨折位置有移位迹象,礙於她有尿道炎、急性小便瀦留及低血鉀症,而臨床顯示其上膝部感覺及血液循環正常,故醫生先穩定其尿道炎等病症才處理骨折移位。至6月19日各情況穩定後,醫生就其左膝骨折移位安排X光檢查,決定於6月24日轉至瑪嘉烈醫院。
「點解唔同家屬商量」
瑪嘉烈醫院表示,胡女士左膝蓋骨有搗碎及移離性的骨折,入院翌日已暫用石膏托固定骨折傷患處。其後一、兩天她多次爬出床外及拆除石膏托,醫護人員其後替她更換金屬固定支架,另於5月27日用纖維性石膏固定其左膝蓋骨折,並於6月3日轉至明愛醫院。而由明愛醫院轉回該院後,發現病人骨折移離幅度增加,仍需使用長腿外支架固定骨折,另向病人家屬解釋她需用輪椅輔助行動。
洪先生對院方的回覆感到憤怒,「我媽媽係緬甸華僑,廣東話唔係咁好,醫護人員成日話佢神志唔清亂拆石膏,其實係包紮太緊又痕,我哋曾經叫護士解鬆少少,加上明愛6月9號已經知道有移位,點解唔同病人家屬商量,隔咗十幾日先通知我哋」。
檔號編號:0712072
打石膏首兩周密切監察
骨科醫生陳子敬表示,骨折位置再移位,需視乎傷勢是否穩定,「如果本身骨折情況唔穩定,加上肌肉扯住,會有機會移位」。由於肉眼看不到移位,須定期照X光監察,包括打石膏及拆石膏前後一兩星期需密切監察。此外,打石膏通常需4至6星期才固定,若過早拆除,於失去保護下,有機會移位。至於病人因包紮位置痕癢或太緊,而在外痕或拆除包紮的棉花,並不會移動已固定的石膏層。
如病人患有柏金遜症,因身體有震顫,醫護人員需多加提醒如何控制肢體力度,並加強照顧。如拆石膏後發現有移位,又涉及關節,待情況穩定應施手術把膝蓋骨箍實,以免無法伸直影響活動。
社會服務
◆報料熱線:29290000
◆社會服務熱線:29908288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29908688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傳真:37112468
◆網上捐款: 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donate
◆各類表格: 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forms
匿名投訴恕不處理。一經投訴,本報保留刊登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