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是政治年,市場方向明顯受到政治因素影響,最廣為人知的是全球政府的財政救市和貨幣寬鬆等政策。下半年,美國政治將出現不少暗湧,可能使金融市場更為波動。
奧巴馬政府能用「百年一遇」的救市力度,來對抗「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嘯,其中一個重要條件,是民主黨在參眾兩院有壓倒性優勢,有了這個大靠山,奧巴馬政府便可實施連串極具爭議性的救市措施。但兩年過去了,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眼見救市措施只是治標不治本,不能解決實體經濟與就業問題,而且分配不均,表面上,金融業所受的衝擊可能比一般百姓更小,而在救市前提下,美國有明顯的「國進民退」現象,使百姓開始對大政府政策有負面的反彈。
是否退市年底見真章
一般預期,民主黨在中期選舉將失去大量眾議院議席,甚至失去過半數的話事權,奧巴馬政府過去兩年在華盛頓至尊無上的地位將不復再,境況有點像克林頓在94年中期選舉大敗後,重回協商政治的舊路。而跟共和黨協商的談判中,市場比較關注兩點:一是滅赤減債;二是「兩房」(房利美及房貸美)的改革。
如果共和黨實力增加,相信會嘗試扭轉「國進民退」的現象,於是,即使美國經濟真如預期中繼續放緩,政府再出手托市的自由度減小,甚至有可能要「被迫撤退」。
更令投資者如債券大王格羅斯擔心的,是一旦共和黨話事權增大,可能會要求「兩房」慢慢的解體,因為共和黨認為房貸應由私人市場提供,政府不應再介入;格羅斯卻持相反意見,認為政府應該正式接管「兩房」,因為房貸市場現在要依賴政府才能運作,在可見的未來,私人的房貸市場仍未能獨立運作。
奧巴馬政府則希望保持現狀不變,即「兩房」仍為半官方機構,所發行的債券一方面可因政府支持而享低息,另方面又不用列入政府的資產負債表,變相成了政府的賬外資產。
今年年底,美國政府與市場之間的角力,將會有新的局面。
黃元山
中大全球政經碩士課程兼任講師
mailto:[email protected]
王良享、丁世民、溫灼培、羅家聰及黃元山專欄,將於周一至周五輪流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