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兒童在主流小學適應吃力,家長應早作心理準備與孩子同行。首先,家長要真正接納和了解孩子的能力,然後再看看學校對學生的要求,包括學科要求,或是日常上課流程如抄手冊、排隊等。家長若發現孩子的能力與學校的要求有距離,應調整對孩子的期望,甚至考慮孩子入讀該小學是否最理想的安排。
家長定好對孩子的期望後,第二步就是要多加參與。有特殊需要兒童的訓練,必須配合家居訓練才會事半功倍。我們大部份訓練課程也附設家居訓練,簡單如抄手冊,家長回家後應與孩子一起檢視手冊的內容,教導孩子學會類化抄手冊和交功課的技巧,到將來的學習生活之中。過往的經驗顯示,有家長積極配合的學童,在各方面的表現明顯進步得較快。
信任及配合是關鍵
第三步就是信任,家長要信任學校的安排、孩子的能力及自己的付出。很多時,家長都渴望盡快看到訓練成果,但孩子的進步除了受以上因素影響外,還要有家長無比的耐性。孩子在中心參加了為期一年的小一預備課程,家長當然想孩子樣樣也學會。我們安排課程時也要兼顧目標優次,按孩子的進度再作調整,到孩子的「火喉」差不多時,家長自然見到成果。舉例,中心安排學童在下學期才學習午膳的技巧,家長對此多表示懷疑。原來,我們是希望先為學童打好學習基礎才有此安排。最近,家長喜孜孜地告訴我,孩子在家中吃飯時已能應付自如,相信在學校也可以自行用膳了。
撰文:協康會青蔥計劃總經理鄭家寶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隔周四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