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人民銀行開放內地銀行間債券市場予境外人民幣投資,消息並未令內地債市造成波動。
海通資產管理董事總經理李柏宏指出,債市平靜,一方面因為政策落實尚需要時間。
李柏宏表示,海外人民幣市場規模仍然有限,估計規模上限不過800億元(人民幣.下同),與內地總量接近20萬億元的銀行間債市規模相比,差距甚遠。
巴克萊資本環球市場部副總裁胡小冰指,債券是人民幣投資中相對簡單的產品,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可以投資的品種比較少,收益也有限。如要擴大在港人民幣的進一步回流,就需要更多不同類型的投資產品,如人民幣結構性存款等。
料人行允更多外幣交易
雖短期未現明顯效益,各投行仍然看好該政策對香港人民幣業務的影響。高盛發表報告指,政策表明中央正在擴大離岸人民幣計劃,本港銀行將在人民幣回流中充當中介人角色,預計受惠銀行包括中銀香港(2388)、滙豐控股(005)、渣打集團(2888)、恒生銀行(011)及東亞銀行(023)。
人行在可控情況下,開放內地銀行間債券市場予境外人民幣投資,設立首個境外人民幣回流機制,同時,人民幣理論上已經成為境外儲備貨幣。
內地銀行間外滙市場亦加入馬來西亞貨幣交易,內地滙商指,中國於今年內料將允許更多外幣在內地外滙市場進行交易,此有助完善人民幣滙率形成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