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外交政策》雜誌公佈了2010年國際城市指數榜,美國紐約市大熱排榜首,香港緊隨倫敦、東京和巴黎之後排第五。頭十位中,亞太區城市佔了一半、有三個美國城市,歐洲城市僅得兩個,反映全球重心正由西向東移。
國際城市須具備甚麼條件?《外交政策》評估了全球65個人口逾100萬的大城市,根據各城市的商業活動、人力資本、資訊流通,以至文化經驗和政治參與,計算各城市對其他地方的影響,包括對環球市場、文化和創意的影響和融入。
在全球化大趨勢下,儘管近年多了印度班加羅爾(Bangalore)、巴西聖保羅(SaoPaulo)、上海等新國際城市冒起,但紐約、倫敦、東京和巴黎這四個傳統國際大都會,仍能跟兩年前首屆數指榜一樣,穩佔頭四位,在大部份項評分項目中都領先,預期這些優勢仍會進一步擴大。
重慶「揚子江上的芝加哥」
現時全球約一半人口住在城市,而全球最國際化的城市中有一半在亞洲,調查認為反映國際重心正逐步由西向東移。海峽兩岸,除了香港,還有六個城市上榜,包括北京(15位)、上海(20位)、台北(39位)、廣州(57位)、深圳(62位)和重慶(65位)。其中重慶就獲得《外交政策》以圖片故事形式作重點推介,並稱之為「揚子江上的芝加哥」。《外交政策》網頁
國際城市排名
1.紐約
2.倫敦
3.東京
4.巴黎
5.香港
8.新加坡
10.首爾
15.北京
20.上海
39.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