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觀近日港股的表現,不難察覺地產股對港股的影響已今非昔比,正如上周五政府突然出招壓抑樓市,雖然令長江實業(001)、新鴻基地產(016)、及信和置業(083)等藍籌地產股一度出現裂口性下跌,可是對整體港股的衝擊又不太厲害,恒指由上周五至今可謂原地踏步,上落幅度不大。
在97年前,假若長實、新地出現如此大跌幅,港股可能已跌到「阿媽都唔認得」,恒指又點可能仍企喺21000點!在97前,恒指成份股中,大約有三分之一是地產相關股份,佔恒指的比重達30%或以上,而近期在新的45隻成份股中,地產股只有7隻,佔恒指的比重約10%,可見地產股對恒指影響力已大為下降。
外資行籲低吸地產股
自從政府上周五突然出招後,綜觀多間外資大行就此事的評論,普遍預期這些花招不會對本港地產市道構成太大影響,反而美國利率才是主導本港樓市的重要因素,由於港元與美元掛鈎,美國利率長期處於超低水平,乃引致本港樓市「可能」出現泡沫的元凶,故有些反而建議地產股可候低吸納。
在地產相關股份中,筆者一向較喜愛新地及太古(019),由1990年至今,新地的股價經常與其資產淨值(NAV)呈現溢價及折讓,而折讓最厲害的兩次分別是97年金融風暴及2008年金融海嘯期間,當時新地的股價曾低於資產淨值逾40%的海嘯價。
至於在一般情況下,新地的股價低於資產淨值20%,已是不錯水平,而以現時新地的每股資產淨值大約130元計算,折讓20%約為104元,而折讓40%約為78元。筆者估計,除非政府再出招,否則新地的折讓一旦超越20%應是可留意水平。
譚紹興
作者為證監會持牌人士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