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教室:心理治療改善大腦分泌

醫學教室:心理治療改善大腦分泌

當人提及心理治療時,大多都會聯想到「精神病」這三個字,並感到怪異甚至恐懼。其實情緒受到困擾,反映出大腦分泌不平衡。換言之,是一種病態。
試想想,若你知道血壓或血糖過高,你會很主動去求診,大腦如同心臟和胰臟,都是人體的重要器官,為何你會把它的健康放於次位呢?
心理治療,是一種絕對有科學根據的精神醫治方式,不少研究報告都顯示出心理治療和藥物能同樣改善大腦分泌和新陳代謝。這種治療是由受過專業訓練的人士,如精神科醫生、臨床心理學家、心理輔導師及社工等來引導。「心療」是希望讓患者了解困擾心情的原因而改變處事態度,從而重獲心理健康。

需要患者積極參與

其實大部份人都可透過心理輔導,釋放壓抑的情緒。可是患者的精神狀況對「心療」的成效有一定的影響。再者,若你對「心療」有不信任或太負面的觀感時,不論多好的治療師,都不可替你解困。
值得一提的是,「心療」是需要時間和患者的積極參與,未必能在一兩節的療程便得到足夠的紓緩。事實上,在提供治療前,治療師要先了解病人的困擾,這可能會令病者的情緒更為起伏,就好像如要切除腫瘤般,病人需要接受手術帶來的痛楚才能痊癒。
在香港,精神困擾極為普遍,心理治療能夠非常有效,既沒有藥物的副作用,亦能令患者放開心鎖。放開芥蒂去求醫,「心療」可幫你!
你還記得以前真正感受到心境平和那種享受嗎?拋開你對大腦和精神健康的成見吧!
撰文: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精神醫學系臨床助理教授羅子健
隔周三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