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嘉雯報道】電影主角看着鏡中的自己頭髮大把大把脫落,面色蠟黃、形容枯槁,倒數歲月,可見癌病可怕,深入民心,20年前患上癌症,幾乎等於宣佈死亡。根據醫管局的數字,癌症雖然力壓心血管病和傳染病,蟬聯「死亡榜」之首,但隨着環境、生活習慣及醫療水平改善,過去20年,癌病死亡率已下降了一成半,撇除人口增長等因素,發病率亦逐年下降。
根據醫管局的數字,每年癌症新症約24,000個,87年只有15,744宗,每年增長約2%,與人口增長及老化有關,其中65歲以上人口急速上升。撇除這兩個因素,過去20年,每10萬人發病個案由293.9宗下降至243.7宗,平均每年下降2.51宗。醫管局總部聯網服務總監張偉麟解釋:「整體環境好咗,以前50歲發病率高啲,家同樣50歲,發病率會低過以前。」
三分一可以預防
張偉麟又指,三分一癌症可以預防,「啲人食少咗煙同埋致癌嘅食物,好似同鼻咽癌有關嘅鹹魚,家都好少人食啦,食品啲染料都控制得好咗,有啲好嘅護膚品減少陽光嘅傷害」。
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臨床腫瘤科部門主管李詠梅醫生指,現時發病率最高的四種癌症分別為肺癌、大腸癌、乳癌及肝癌,增幅最高三類癌症則為大腸癌、乳癌及前列腺癌,分別較20年前增加1.2倍、2倍及5.8倍。發病率穩守第一位的肺癌,發病率沒有大變化,中國南方人常見的鼻咽癌則錄得下跌。
張偉麟指,過去20年,癌症死亡率下降15.4%,反映醫療質素上升,在診斷、手術、放射治療技術及標靶藥物研發方面均有進步,「以前癌症係絕症,家唔一定係,但係我哋仍然未可以完全戰勝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