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熟的朋友都知道,我對矮我一個半個頭的男性通常情有獨鍾,與市面崇尚高大威猛的風氣背道而馳,誠心誠意捨「高攀」而取「下問」,完全缺乏出人頭地的志向。但是看見《轟天猛將》海報上的李連杰,雖然攝到尊貴的中間位,氣勢和賣相卻名副其實矮了半截,油然而生的不是愛意,比較接近憐惜:這種有膽你就放馬過來的格局,講究的一定不可能是鬥智,五短身材佔了無可挽救的劣勢,在牛高馬大的老虎狗群中當嬌小玲瓏的芝娃娃,滋味不會好受。就算搶戲搶到像《盜海豪情》那位亞洲男秦少波,在西方觀眾眼中都不外是縮水積奇陳或者喜劇版布魯斯李,雜技團身手除了聊博一粲,替緊張的出生入死提供透氣空間,英雄榜沒有為的骰屁股留位置。他的角色還好衰唔衰叫「陰陽」,前程未卜先知─影片尚未看過,但願是憂天的杞人悲觀,真相皆大歡喜「為華人爭光」。
剛讀了白荻回憶錄《最美不過夕陽紅》,裏面有張作者與李連杰的合照,八十年代的他名字還沒有換上通往荷里活的「噴射」,清純的五官土得理直氣壯,教人低迴再三。然而書中最醒神的帥哥,卻不是渾身真功夫的影壇新秀,而是白女士血氣方剛的公子,縱使生得神高神大,亦令哈矮族另眼相看─舒琪小說《中國美少年》,直情可用他的照片做封面。因此讀到寫長城鳳凰員工親如家人,鮑方「每逢周末,都讓我兒子到他姐姐家去住,和德熹『孖鋪』,使他離家也能感受到家的溫暖」,滿腦子春光的我不禁沒家教地會心微笑,暗暗羨慕青春期的未來奧斯卡攝影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