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在金融海嘯後仍一枝獨秀,現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已成定局,所面對的壓力和難題也越來越沉重。在當前資產泡沫越吹越大,西方不斷拋出「中國責任論」逼人民幣升值,令人擔心中國會步80年代日本的後塵。
恐步80年代日本後塵
金融海嘯後,中國放水救經濟,令資產泡沫越吹越大,法國國家巴黎銀行去年底已警告,「中國逐漸進入類似1980年代日本資產泡沫時期的階段」。美國著名對冲基金經理查諾斯(JamesChanos),甚至指「中國房地產泡沫比杜拜嚴重1,000倍以上」。
不容否認,現時中國經濟跟當年的日本有不少共同點,例如有龐大貿易順差和外滙儲備、樓價暴漲、貸款激增和投資過剩,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部份地區樓價一年內暴漲多達100%。但由於日本前車可鑑,中國政府目前頻頻加大調控力度,遏止貸款激增和樓市泡沫,以免重蹈日本的覆轍。
日本當年在美國壓力下將日圓升值,最後導致泡沫爆破,中國吸取日本的教訓,在人民幣滙率政策上不容美國置喙,指甚麼「順差責任」、「滙率責任」、「消費責任」都是西方炮製出來遏制中國經濟發展速度,中國只會量力而為。
不過,中國上月進口增長大幅放緩,令貿易順差創一年半以來新高,達到287億美元(2,238.6億港元),西方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勢必大增。中國目前仍是出口主導經濟,但也力谷內需,以保持強勁經濟增長勢頭。
南韓《朝鮮日報》/《蘋果》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