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捐款成為政府吸金渠道 - 北方可可

慈善捐款成為政府吸金渠道 - 北方可可

有內地媒體最近對青海省玉樹地區地震捐款的使用問題提出了一些質疑,一些網民也對這些捐款的使用去向、捐款監管等問題表達了他們的關切。從相關報道看,社會公眾的關注焦點主要集中在「這些捐款該由誰來支配」這個問題上。

「滙繳資金」政出無據

據報道,國家審計署最新的一項數據顯示,截至七月九日,全國共接收「玉樹地震」捐贈款物逾一百零六億元,其中尚未投入使用的資金有九十八億元。也就是說,絕大部份捐贈款物至今沒有投入使用。為甚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其原因簡單說就是:國家要求「慈善組織募集的善款,需要滙繳撥付到青海省政府、青海省紅十字會、青海省慈善總會的專用賬戶中,由青海省方面統籌安排使用」;而這些慈善組織對這種「滙繳資金」的政策安排卻表達了他們的異議,或者是明確反對─「我們在災後重建中,還有甚麼權利?善款的最終投向,怎麼向捐贈人交代?」一位全國性基金會的秘書長對記者如此說。民政部說「需要系統性統籌」,慈善機構說「要向捐贈人負責」─這就是雙方爭執的焦點:誰來支配這筆百億捐款?
應該說,慈善機構屬於社會團體,它是民間組織。它不是政府的附庸機構。因此,政府要求「滙繳資金」的這一政策在理論上、法理上是「政出無據」的,慈善機構在公募資金的使用上也沒有執行政府行政命令的義務。然而,凡事都有具體的國情制約,前次的四川汶川地震捐款,相關政府負責人就有這樣的說法,「這種(統籌安排使用)做法,是一九九八年洪災後,發現出現虛捐詐捐、資金管理不嚴等情況,因此在大災中一直沿用這種模式」。不過,真的是因為前面「發現出現虛捐詐捐、資金管理不嚴等情況」而「一直沿用這種模式」嗎?我想,那些慈善機構的擔憂並不在此吧。

公眾「對捐款不放心」

事實上,撇開這些公募組織不說,「慈善捐款流向了哪裏」這樣的問題本身,它早就是社會公眾所關注的焦點問題了,人們早就發出了「我的捐款去了哪裏?」這樣的詰問。我想這才是這些公募組織真正擔憂的問題,而這種擔憂也並非杞人憂天。首先,當前的中國社會誠信狀況眾所周知,尤其是政府公信力的每下愈況;其次,包括慈善資金、扶貧資金、移民安置資金等等在內,這些資金過往被挪用、侵佔、私吞、貪污的情況並不鮮見;再次,在汶川地震後的一項調查就表明,百分之九十五的受訪者認為「一些人捐贈意識不強的原因」是「對捐款不放心」。這說明,「對捐款不放心」已經是社會公眾共同關注的一個問題了。完善立法、依法募捐、依法監管,我想這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途徑。

北方可可
大陸《博客網》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