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泡沫經濟爆破後沉淪20年,有東京的士司機說現在載的多是中國遊客,而不是要看錢包做人的日本人,對「中國人享受我們昔日有過的經濟繁榮,滿不是味兒」。問題是甚麼令日本陷入長期停滯不前的景況?
專家認為,日本泡沫經濟始於1985年為化解對美貿易磨擦,容許日圓急速升值,打擊了出口業,政府採取寬鬆貨幣政策應對,銀行貸款激增,加上樓價暴漲,令資產泡沫越來越大,在1991年高峯期時,日股市值是美股的1.5倍,房地產泡沫更誇張,有人豪言日本的資產總市值可買起四個美國,但日本的GDP最多只追到美國的85%,到泡沫爆破時,份外痛苦。
「殭屍公司」拖慢改革
當時日本政府甚麼刺激經濟措施、量化寬鬆零息貨幣政策都拿了出來,但日本已陷通縮漩渦,企業為還債削成本,民眾預期經濟環境不好,於是減少消費,構成惡性循環,無論怎樣刺激也走不出衰退谷底。
有人將問題歸咎於政府刺激措施力度不足或過早退市,亦有人指日本經濟已失結構性增長動力,刺激方案只是壓低借貸成本,令缺乏效率的「殭屍公司」苟延殘喘,拖慢真正改革。
日本經濟還受到人口減少和老化問題困擾,以致內需疲弱,在環球經濟沒起色的大氣候下,日本出口疲弱,加上日圓近月急升,都窒礙出口業,再加上政府債台高築,都限制了當局再推出刺激經濟的能力,使日本經濟疲不能興,到現在還未見到曙光。
美聯社/美國《華爾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