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超日本 全球第二大

中國經濟超日本 全球第二大

經過30年急速增長,中國今年第二季經濟規模終超越日本,踏上超日趕美之路,成為全球第二經濟體。專家都指這是個重要里程碑,因為由仍是發展中國家穩佔世界第二經濟體,是前所未有的事,除了確認中國在環球經濟影響力,為中國帶來光榮,亦帶來張力。

日本昨天(周一)公佈第二季國內生產總值(GDP)數據,按年增長率只有0.4%,遠低於市場預期的2.3%,季度GDP為1.288萬億美元(逾10萬億港元),低於中國的1.339萬億美元(逾10.4萬億港元)。
中國季度GDP曾試過挾年尾旺季超越日本,但僅屬季節性現象,這次在年中爬頭,以中國經濟一年有雙位數增長,日本今年預測只有2%-3%增長,意味中國全年GDP將壓過日本,並將在這次超越後不再逆轉。分析家指,日本經濟已成熟兼人口急速老化,中國則仍未全面城市化,生活水平相對仍很低,尚有很大發展空間。
摩根大通紐約首席經濟師卡斯曼(BruceKasman)形容,這次排名變動將是「全球經濟的里程碑,中國最令人讚嘆的一點,是當大部份國家都遇上艱苦日子,中國卻安然度過,並保持強勁步伐增長」。

日本經濟不振,民眾都不願消費,令經濟始終無法復蘇。美聯社

日本人面對20年經濟不景,人人都要知慳識儉,寧願光顧優惠店。互聯網

日本人酸溜溜:只有象徵意義

日本在1968年超越前西德後,一直保持世界第二經濟大國地位,不過戰後經濟奇蹟在1980年代變成地產泡沫,近20年一直停滯不前。相反,中國自1979年推行開放改革政策,一直急起直追,十多年前仍是世界第七大經濟國,短短幾年間已先後超越意大利、英國和法國,2007年超越德國穩佔第三位。五年前中國GDP仍只及日本一半,亦在五年內追過了。專家預期就算中國GDP增長率中長期會放緩,仍可望在2030年前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
日本人對於世界第二不保,既無奈又酸溜溜。巴克萊資本日本首席經濟師森田恭平說,中國GDP超越日本「只有象徵意義,沒有其他意思,我們應着眼看人均GDP」。中國的整體經濟規模雖日益龐大,但很大程度是得利於人多勢眾,除起來人均GDP只有3,600美元(28,080港元),與阿爾及利亞、薩爾瓦多和阿爾巴尼亞等窮國相若,不及日本的一成,更只及美國約8%,而且貧富差距大。

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將要面對更沉重的人民幣升值壓力。互聯網

中國人近年富起來,到日本旅遊時往往大灑金錢「掃貨」。資料圖片

開始主導全球經濟課題

不過,中國單憑經濟規模,已足夠在全球經濟佔舉足輕重地位。中國已是全球經濟火車頭,是最大出口國、最大汽車購買國和鋼鐵生產國,一舉一動都影響深遠,中國領導人在國際舞台也日益有信心,在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以特殊貿易協議和資源協議等工具,發揮更大政經影響力,亦開始主導全球經濟課題,像去年提出要逐步取替美元的國際儲備貨幣地位。
國際貨幣基金會中國處前處長普拉薩德(EswarPrasad)說:「中國正對全球經濟發揮大量影響力,並主導了亞洲。」UBS瑞銀北京經濟師王濤說:「這只是開始。中國仍是發展中國家,有很大增長空間,現時中國對商品價格已有最大影響力,在俄羅斯、印度、澳洲以至拉丁美洲都一樣。」
美聯社/美國《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