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能直言港司法系統最大挑戰:要確保基層可尋求司法公正

李國能直言港司法系統最大挑戰:
要確保基層可尋求司法公正

【本報訊】包致金姪女案引發公眾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質疑,即將退休的終審法院首席法官李國能也指出,本港司法系統目前最大挑戰,正是能否確保低收入人士和中小企都能像有錢人和大企業般尋求司法公正。李國能提出增加法律援助、公益律師服務,以及更多採用調解機制。記者:蔡元貴

香港律師會刊物《香港律師》8月號刊登李國能告別訪問,題為「李國能首席法官:無憾地離開」。被問及目前香港司法制度面對最基本的問題時,李國能認為是如何確保所有人都能尋求司法公正。他指出,有錢人和大企業有能力應付訴訟,低收入人士也可以申請法律援助,但大部份人口,包括中小企業,都很難負擔得起訴訟費用。

建議採用調解機制

最近掀起全城熱議的包致金姪女Amina醉駕及襲警案,再次引發法律之前是否人人平等的爭論。李國能說,沒有神仙棒可以即時解決部份人無錢打官司的問題。他提出幾個可行方法,包括增加法援、為無律師代表的與訟人提供援助、公益律師服務,以及採用調解機制。李國能說,調解機制適合多種糾紛案件,若能成功和解,訴訟雙方都可以節省金錢、時間,也能減輕壓力。
香港法治水平最近受到質疑,李國能認為,公眾對法治及終審法院的職能相當了解,在過去涉及法治的議題上,他們都表現得十分警惕﹕「他們對司法制度期許甚高,相信法庭會以公正、有效率及不偏不倚的態度解決紛爭,無論是公民與公民之間、公民與政府之間的紛爭。」
李國能任職律師及法官超過37年,其終審法院首席法官任期將於本月底正式結束,並於9月1日開始退休前休假。他任內一再出現人大釋法風波,在《香港律師》的訪問中,李國能指出,人大常委有權解釋《基本法》,其解釋也對香港法庭有約束力,這是香港法制的一部份。但他說,廣泛意見認為,人大的釋法權只應在例外情況下行使。

自由代價永恒警惕

他說,憲法解釋是挑戰性工作,《基本法》是一件活着的工具,用意是迎接不斷變化的需要與環境。被問及任內有何威脅法治的元素,李國能表示不能以「威脅」形容,他指出,自由的代價就是永恒的警惕:「這種警惕需要由政府、立法機構、司法機關、法律專業人士及公眾一起堅持。」

退休後看書打網球賽馬

【本報訊】「打從少年時代,我已經很嚮往律政工作。我相信是法庭裏的爭辯吸引着我。」李國能在《香港律師》訪問中說。不過自從獲任命為法官之後,他已由雄辯滔滔的律師變身為耐心聆聽的公正判官。

計劃做教育及慈善

李國能深信,退休後遺下的香港司法系統,是個能夠迎接未來挑戰的體制:「一個完全明瞭社會高度期望的司法制度。」他形容過去37年的律政生涯是走着快線,往後的日子,可以在慢線上漫步了。不過李國能不會就此擱下寶貴的法律學問,他計劃做點法律教育工作及慈善工作。
李國能也希望發展多點個人興趣,過去忙於工作,日後可望有更多時間看書、打網球、打橋牌和賽馬。據說他兩月前已從馬會取得購馬許可證,來季可能就有李國能在沙圈相馬、甚至在凱旋門拉頭馬的場面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