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上季GDP按季增2.2%,乃兩德統一20年來最強勁數字。日本昨則公佈遜預期的0.1%按季GDP增長,且在官方數據上首度被中國經濟增長超越,中國已確實迎頭趕上,成為全球經濟體系「二哥」。消息令A股如服用興奮劑,扭轉上周跌勢。問題是,日本非但經歷「失落的10年」,即日本樓價於91年初見頂泡沫爆破,直至2000年底的近代經濟學經典的資產泡沫教材;實則上,2000年至今,日本也未嘗有好日子過。日經平均指數在2000年21000點高位,瀉至去年低位7000點,現在也不過是險守9000點上。
人家失落20年,人口只有1.26億,停留20年,中國13億人口現時才能趕上,可真的有甚麼值得欣喜之處嗎?樂觀是好的,但投資卻不能盲目樂觀。中港兩地持續推出打壓樓市措施,而北京上月新樓盤,亦終於出現價量齊跌情況;澳洲曾經熾熱的樓市,已連續多個月回落,最新汽車銷售亦連續三個月下跌。上季全球經濟增長最強的新加坡,縱使有高聳入雲的新酒店、新賭場及度假村,其樓市亦同告出現放緩現象。回說強勁勢頭,不得不指出德國不僅GDP與日本失落20年大相逕庭,連上月失業率亦跌返近同期低位之7.6%,乃在已發展國家中,唯一在GDP及就業數字同樣展現真正復蘇的地區。
國債價新高市場荊棘滿途
德國是復蘇,但歐元區其他15個成員國,包括法國,仍然是復蘇無期。故先進國家中,亦只有英國及德國股市,才能分別於4月份和月初突破金融海嘯後新高。但不要忘記國債價格走勢,才是反映後市對通脹及增長前景的最佳寒暑表。日本國債漲至7年新高,與其不濟前景十分配合;但英國國債也可以升至16個月高位,澳洲債市乃15個月高位,而真正復蘇的德國國債,竟然也與美國兩年期債價齊齊創出歷史新高,足以顯示基金經理並沒有瞎了雙眼,投資市場前景仍然是荊棘滿途。
近日北京及特區見藍天白雲的日子多了,上一趟應該是08年夏季,即衰退來臨之時。
丁世民
敦沛期貨行政總裁
王良享、丁世民、溫灼培、羅家聰及黃元山專欄,將於周一至周五輪流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