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國資委誓要央企加快重組,先要78家央企退出地產業務。中遠集團旗下在港上市公司中遠國際(517)昨宣佈「戰略轉型」,擬於1年內盡售手上遠地(3377)股權,專心從事航運服務業務。消息甫出,中遠國際股價急彈4.5%,報4.83元,而遠地則跌1.39%,報5.67元。
記者:應毓華
央企重組,需從理清業務「開刀」。作為中遠集團,擺脫房地產業務可謂,邁出第一步。遠洋地產於去年底就引入國壽(2628)做大股東,令中遠國際(517)持股退居次位,為淡出地產業務作準備。
每股作價不低於$5.4
現時中遠國際擁有遠地16.85%權益,約9.5億股。公告表示,中遠國際會在決議通過後的一年內(日期未定),以配售或於公開市場出售的形式減持遠地股份,並規定售價折讓上限,為出售前一交易日價格的15%,同時不得低於5.4元。
9.5億股若全數「掟出街」,中遠國際料獲利6.65億元,可套回約51.3億元巨資。公告指出,公司擬將套回資金,向母公司中遠集團洽購旗下的船舶燃油供應等項目,冀「打造產業關聯度高、資源匹配、周期互補的產業鏈,形成具相當規模的綜合航運服務供應商」。
而中遠國際發言人表示,希望未來燃油買賣業務能填補剝離地產業務所留下的「缺口」。她並表示,現時中遠燃油買賣業務分佈於各個子公司;至於之後是否會整合至中遠國際,則是「之後的事」,仍需再加討論。
擬購母船舶燃油資產
中遠國際去年4月,曾以3804.4萬元向關連公司中遠貿易收購連悅公司18%權益,連悅主要從事燃油及石油產品貿易,以及船舶燃料供應服務,並專門採購輕柴油及燃油等產品。
至於此次被剝離的遠地,有歐資分析員指出,能夠解決遠地遺留已久的股權結構問題,長期來講「絕對是件好事」,惟股份數量太多,短期對遠地股價有壓力。
該名分析員指出,遠地是否能在短期內找到投資者接貨,以及會否有投資者提前沽貨套現,都是制約此次重組的關鍵因素,「而且,現在公司發展策略並不明朗,早前收購奇盛(174)以及在國內激進買地的行為,都讓投資者對其未來發展有所保留。」
中遠集團上市公司業務分佈
公司:中遠控股(1919)
業務:提供涵蓋整個航運價值鏈的集裝箱航運、乾散貨航運、物流、碼頭和集裝箱租賃服務
公司:中遠太平洋(1199)
業務:集裝箱租賃、集裝箱碼頭經營、綜合物流及集裝箱製造等業務
公司:中遠國際(517)
業務:船舶服務
公司:中遠航運*
業務:專業化特種雜貨遠洋運輸業務
公司:中國國際海運集裝箱*
業務:經營集裝箱、道路運輸車輛、機場設備製造和銷售服務
公司:中遠投資**
業務:航運、修船業務
*內地上市
**新加坡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