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香港時間周一早上)上演的美、法大戰續在紐約的麥迪遜花園球場上演,結果美國兵不血刃以86:55大勝有亨利及柏加撐場的法國。難得有機會在籃球節最後一天到訪「聖地」,感受完主場球迷的熱情和場館濃厚的歷史氣氛後,終明白這球場令人着迷之處。
麥迪遜花園球場座落紐約市的midtown,正於地下鐵的賓夕法尼亞州站之上,交通非常方便。1968年2月11日,麥迪遜花園球場啟用後,至今一直都是紐約人的主場。時至今日,近10年的NBA選秀大會,WNBA隊伍紐約自由人、北美冰曲(NHL)隊伍紐約游騎兵,甚至NCAA東岸賽區最後16強賽事,都是在這個球場進行或比賽。以一場籃球賽而言,最多可容納19,763名觀眾;倘若是演唱會、拳擊或摔角,那更改座位後將可容納達20,789名觀眾。
麥迪遜歲月留痕
麥迪遜花園球場歷史悠久,當然佈滿歲月痕迹,例如觀眾席上仍沿用木製扶手、球場內連升降機也不多等等,但無損其殿堂級地位。球場當年造價高達1.23億美元(約9.6億港元),之後在1991年曾作翻新,並加建89個廂房;可惜最風光的日子已是70年代,因紐約人在1970及73年贏得隊史兩次總冠軍後,之後都無以為繼。
紐約人出名冷漠,這裏的球迷也不會輕易給予掌聲。就連米高佐敦也說過,紐約擁有全美最苛刻的球迷,這亦推動了每位球星,希望在此證明自己身價,久而久之,才令麥迪遜被稱為「籃球聖地」。
比立斯「冷場」得歡呼聲
難怪周日的美、法大戰,攻入全場最高17分的比立斯,也說自己首次在此聽到歡呼:「這是我首次在『花園』聽到球迷為我打氣。」美國憑這位33歲老將控制節奏得宜,順利以86:55大炒缺少了柏加及諾亞的法國;前者雖未有上陣,但與靚太伊娃及好友紅牛前鋒亨利坐在場邊,一樣成為焦點。
美國完成今場比賽後,將起程到馬德里進行之後對立陶宛及西班牙的友賽,而在今仗賽前,美國宣佈裁走謝夫格連及麥伊,令球隊餘下13人,亦令中鋒位置只得真達拿孤身作戰。
麥迪遜花園球場3大經典時刻
28/03/1995
佐敦首次復出現身麥迪遜
前公牛中鋒威靈頓在賽後記者會跟傳媒開玩笑,指他與佐敦在該場比賽合共攻入57分。佐敦該仗個人拿下了55分,創下當年客隊在麥迪遜個人得分紀錄。
02/02/2009
拜恩破佐敦紀錄
拜恩上陣36分鐘,憑31投19中及罰球20全中表現,個人獨取61分,打破佐敦之前保持的客隊攻入最高得分的紀錄。
04/02/2009
LBJ超級大三元
勒邦占士在騎士作客紐約人的賽事中,個人獨取52分,兼交出11次助攻及摘下10個籃板球,取得「超級大三元」;亦是自1975年「天勾」渣巴達成此成就後的首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