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趁暑假將羽絨褸及絲棉被等交由洗衣店清洗。有讀者將衣物交予洗衣公司,取回時發現有損壞,就洗衣方法出現爭拗。
讀者黃先生的母親6月將一件價值約2,400元的Lafuma羽絨褸,交寶發洗衣公司上水清河邨分店,並按職員建議乾洗,獲發單並收取乾洗費52元。五日後她取褸,發現大部份品牌標誌脫落,要求該公司賠償遭拒。黃先生表示,由於他找不到羽絨褸的洗衣標籤,曾向其他洗衣店查詢,羽絨褸應濕洗,質疑寶發乾洗的做法有問題,懷疑因此對其羽絨褸造成損害。他向消費者委員會投訴後,該店只願意賠償100元,他拒絕接受,考慮循小額錢債審裁處追討。
洗衣店否認洗脫標誌
寶發洗衣公司否認將羽絨褸的品牌標誌洗甩,稱雖然該公司發出乾洗單,但實質以濕洗處理羽絨褸,「全部褸我哋都係開乾洗單,羽絨褸都係,唔會開濕洗單,但實際係濕洗」。該公司又稱這是行內規矩,「全香港洗衣舖都係咁做」。該公司補充,衣物的處理方法與單據無關,交由洗衣師傅決定乾洗或濕洗。
Lafuma表示,黃先生的羽絨褸屬雙面褸,洗衣標籤藏於衣袋中,標明不可乾洗。該公司補充,洗衣須依據標籤指示,但一般而言,羽絨衣不宜乾洗,因高溫捲筒乾衣機的烘乾過程會嚴重損害絨絲,削弱其保暖功能,乾洗化學物料又會破壞布料表面的防水度。每乾洗一次,羽絨衣的抗寒及防水能力會降低30%以上。該公司表示,從未接獲品牌標誌脫落的投訴,正聯絡黃先生了解情況。
乾洗絲棉被變成磅洗
另一讀者譚先生4月着女傭將一張絲棉被交到優質洗衣有限公司沙田第一城分店乾洗,女傭向職員表示需「DryClean」,職員打開膠袋得知是絲棉被後,開出磅洗單。翌日女傭取回被子發覺被子全濕。該張絲棉被是譚太的嫁妝,使用了十多年,每年都交到洗衣店「焗」,她遂攜同絲棉被到該店理論,職員稱再替她「焗被」。譚太認為質素已受損,拒絕取回焗乾的被子。其後譚先生向該公司投訴,逾兩個月仍未獲回覆,遂向消委會投訴,獲覆優質洗衣有限公司正檢驗絲棉被有否受損。
優質洗衣有限公司表示,根據紀錄,是客人要求使用磅洗服務,正與譚先生溝通,準備按洗衣單條款,賠償洗衣費的5倍即425元。
檔案編號:0623039、0723014
應設洗衣標籤管制
香港洗衣商會秘書周漢強表示,不同羽絨褸會以不同方法清洗,濕洗或乾洗也有,但一般以濕洗為主,「不過用錯清洗方法,衣物嘅周邊配料就可能出現問題,好似品牌個logo會甩」。他建議黃先生向零售商或生產商了解該羽絨褸的正確洗衣方法,絲棉被則只宜焗乾。
他指出,本港不設洗衣標籤管制,衣物洗後有損壞,在釐清責任時有困難,政府應立例規管。「衣物要有標籤,上面起碼要指示件衫適合濕洗定乾洗、可以用乜溫度風乾,同埋個標籤唔可以洗完衫就甩晒」。
社會服務
◆報料熱線︰29290000
◆社會服務熱線︰29908288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29908688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傳真︰37112468
◆網上捐款︰ 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donate
◆各類表格︰ 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forms
匿名投訴恕不處理。一經投訴,本報保留刊登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