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男人的速度 - 高慧然

埃及男人的速度 - 高慧然

從埃及回來後,我開始跟一個住在洪加達的男人通信。在按一按手指,電郵就能出現在對方手機屏幕的網絡世代,我一直覺得速度太快,快得我們已經失去對過程的體驗。然而,現在,我重新開始感受等待的滋味,以及過程中的焦灼與折磨。
再簡單不過的問題,比如「你是回教徒嗎?你希望娶四個老婆嗎?」在通訊科技無比發達的今天,一個電話、一封電郵,數分鐘就能得到回覆,可是,我等答案等了三天。三天,足夠高效率的現代人經歷四場艷遇,或四次曖昧的心跳了。如果我坐飛機去進行一場對話,差不多夠飛一個來回了。我們曾經的好時光就這樣回來了,緩慢、悠閑,恍如手寫信年代,用日復一日的光陰去等待一封回信。過程中曾經的焦慮,在拆開信封的一瞬間,化作獵獵風聲,在耳邊遠逸。
原來,我們人手一部,或數部的電腦,在埃及並非生存必需品,許多人家中並無電腦,工作亦毋須電腦。他們得去網吧、咖啡吧、酒吧輪候電腦,而那些電腦的速度之慢,足以令香港人窒息。我的洪加達朋友跟我說,他在認真考慮買一部電腦。
我們都是這樣踏上不歸路的,先是有了家庭共用的電腦,然後人手一部,然後開始要求速度,然後連手機也變成了電腦,然後我們失去電腦無法生存,電腦由工具變成我們的主人。不,別買,我跟埃及男人說,慢一點,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