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IT人譚劍創作的科幻小說《人形軟件》,與內地科幻小說作家王晉康的《十字》,最近同時奪得內地首屆全球華語星雲獎最佳長篇小說獎。
「攞獎其實係畀壓力你,唔係畀Honor(榮譽)你。」兩年前,譚劍才決定全職寫書。「電腦程式不停出新,公司只會請後生仔,唔會請40歲嘅人,電腦做唔過世,與其40歲先去賣保險,不如做創意產業。」反對創作人要政府資助,他自定務實寫作程式,寫作既為版稅為銷量,也為質量。他三日看一本書,一年看超過一百本;一天最少寫三千字,「一個月寫九萬字,兩個月琢磨,一定寫得好」。
妻子批評「垃圾到無倫」
38歲的譚劍自小喜歡「諗嘢」,是媽媽眼中的「老人精」,其他小朋友愛看電視,他愛看書卻買不起書,「咁點解我唔自己寫書呢」,從而鋪展了日後的作家路。89年他寫第一個科幻故事,獲香港新雅少年兒童文學創作獎季軍,翌年再奪冠軍。94年以《斷章》獲台灣幼獅文藝科幻小說獎,著名科幻小說家張系國特別推薦發表。
近年,他的作品主攻台灣巿場,《免費之城焦慮症》參選「倪匡科幻小說獎」被評為佳作,此後,他不斷向這位偶像級作家討教,倪老贈言:「用最簡單的文字,寫精采的故事。」今年5月以《人形軟件》首攻香港巿場,獲倪匡推介,想不到三個月後再獲內地科幻小說大獎。
讀者的評語,令譚劍飄飄然,偏偏香港大學比較文學系畢業的妻子有這樣的說話:「垃圾到無倫。」夫妻戲言,不可當真。記者在銅鑼灣見這位全職寫作人當天,他戴一頂偵探帽,滿臉鬍子,一臉蒼白,像是不見天日已久。
《人形軟件》中提及的村上春樹病毒,意在調侃愛慢跑的日本作家,而譚劍自己,除了放狗,完全沒有運動,譚家兩隻混種狗,卻成了推搪記者到訪拍攝的原因,「細狗有好重嘅地盤觀念,實會咬你」。
呼喚人們關心文化傳承
到底人形軟件可以做甚麼?他說:「一個人可以有兩個軟件,有好有壞,人形軟件其實是另一個自我的象徵。」這個軟件代理人(softwareagent)可以替主人在網絡上處理不同事情,包括跟網絡配對公司挑選的速配情人見面,講到真感情,人形軟件不會理解。真正的人形軟件,譚劍說極可能10年內出現,現時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也有科學家作相類研究,名為Avatar。
《人形軟件》一個重要情節,是講述地產公司不擇手段收購雲吞麪店。譚劍居於西環,眼看老食店一一被收購,逼得他要區外找吃,「冇啖好食,永遠係連鎖店,大乜乜……」。他在小說裏講科技對人的影響,也透過雲吞麪,呼喚人們關心文化傳承。
記者 冼麗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