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先前提到,你名下的資產只要能每年為你帶來平均3%的淨回報(經通脹調整),那麼你就可以為子孫留下一筆可觀的財富;如果你是一位投資顧問的話,你的客戶會極之感激你。假設最初投資10,000元,按每年回報率5%計算,100年後會達到1,315,012元。
我對黃金和白銀依然情有獨鍾,認為這兩隻貴金屬的價格依然偏低,可是我不建議大家以「孖展」形式去炒賣。
不過,投資者對黃金顯得「過度熱情」,認定金價有升無跌。從技術角度而論,金價在圖表上呈現「上升楔形」,若未能突圍向上,恐防會出現一波調整,回落到1100至1150美元。但我的投資策略不變,繼續積累黃金,最近我更買入了BarrickGold的股票。
通縮壓力加劇
金價出現一波較大的調整浪是不容抹煞的。為何金價有機會下調?其一就是市場似乎牛氣過盛,同時「通縮論」的陣營正佔上風。
多項領先經濟指標均顯示環球經濟增長力度有放慢迹象,從波羅的海乾貨指數自5月底以來回落逾40%便可見一斑。另一個凸顯通縮壓力加劇的徵兆,就是木材價格下跌及美國國庫債券孳息近期回升。
再者,上證綜合指數穿位向下,反映中國大陸市場「並非無風無浪」。中國經濟一旦在下半年顯著降溫,這將會對全球經濟造成很大的打擊,到時候,工業用商品(例如是銅、鋼和鋁)、商品貨幣(包括澳元和加元),以至是香港、新加坡和澳洲等地的豪宅市場都會成為輸家。
正如我上述所言,考慮到經濟未完全復元、政府陷入財赤、股市不振,以及消費物價偏低,美國聯儲局和歐洲央行很可能會加重力度推行量化寬鬆政策,變相繼續狂印銀紙。所以料金價會持續有好表現。
麥嘉華
末日博士
本欄隔周逢周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