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腸癌是本港第二號癌症殺手,病人一般要接受微創手術切除腫瘤,若腫瘤生長於直腸,貼近肛門的位置,隨時要一併將肛門切除,病人需終生以造口及尿袋排泄。威爾斯親王醫院近年引入新療法,腸癌病人可於手術前進行電療或化療,以縮小腫瘤,手術時可保留肛門的機率大增。 記者:陳沛冰
中文大學外科學系名譽臨床副教授李奉儀表示,本港每年有4,000宗結腸癌及直腸癌新症,威院每年進行約120宗直腸癌切除手術,當中六至七成屬微創手術。去年該院進行42宗微創全直腸系膜切除手術,治療腫瘤生長於直腸中至低位的直腸癌。
約一成人腫瘤「唔受電」
她解釋直腸全長約15厘米,腫瘤生長於距離肛門少於七厘米屬於低位,「由肛門伸隻手指入去都可以摸到」,距離肛門7至11厘米屬中位,腫瘤生長於距離肛門11厘米以上屬高位,近年越來越多病人的腫瘤生長於直腸的低位。以往若病人腫瘤位置貼近肛門,或腫瘤體積太大,即四厘米或以上,手術時或要連肛門一併切除。
威院約五年前引進新療法,腫瘤貼近肛門或腫瘤太大的病人可先進行電療或化療,將腫瘤縮小才進行手術,可將切除肛門的風險減低,但並非所有病人適合手術前接受電療或化療,如年紀大的病人未必能承受電療帶來的痛楚及副作用。
李奉儀表示並非所有患者接受電療後腫瘤也會縮小,約一成人的腫瘤「唔受電」以致腫瘤原封不動。去年該院有15名病人在進行全直腸系膜切除術前,先接受電療或化療,當中九人因腫瘤縮小而保住肛門;需要切除肛門的病人,多數是因年紀大不能接受電療,或電療後腫瘤雖然縮小,但位置仍太貼近肛門。
治療期間要有堅強意志
62歲的黃先生,06年初證實患上第三期直腸癌,腫瘤直徑達四厘米,距離肛門括約肌更只有一厘米,當時十分擔心手術要切除肛門,其後到威院接受三個月的電療及化療,「治療期間有好多反應,情緒、食慾、生活都有影響,又冇胃口,要有好堅強嘅意志」。幸好治療及手術後不但戰勝癌魔,更能保住肛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