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懷想 - 李怡

七夕懷想 - 李怡

今天是七夕,香港恐怕已沒有什麼人會過這個中國古老的情人節了。但它仍然牽動我這老派人的思緒。因為想起年輕時常被當時的同事和朋友取笑我與妻子是牛郎織女。我們自18歲後就長期分隔兩地,只一兩個星期的週末我才回寶安與她相會。經過情人、夫妻、父母的階段,都這麼過,整整二十年,她才回到香港與我共同生活。今天的人很難想像這樣的愛情與婚姻如何能維持。但其實天天在一起的生活也許更不容易把婚姻關係維持下去。反倒是我們這種長期分離更覺得每次會面的珍貴,每次分離也帶來無盡的思念。而思念更是使愛情永固的酵素。
七夕是中國古代非常重要的節日,相傳織女是一個美麗、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向她求賜美滿姻緣,所以也被稱為乞巧節。七夕留下許多美麗的詩詞。我年輕時最欣賞的七夕詩詞是宋秦觀的〈鵲橋仙〉,結句的「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正是我對這種分離而「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的感情追求。
另一首我喜愛的七夕詞是宋李清照的〈行香子〉:「草際鳴蛩,驚落梧桐,正人間、天上愁濃。雲階月地,關鎖千重。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牽牛織女,莫是離中。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
人生真是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轉瞬半世紀過去,從離愁到喜聚又終於到永久分離了。現在我想到的是另一首〈七夕〉,那是唐代李商隱寫的:「鸞扇斜分鳳幄開,星橋橫過鵲飛回。爭將世上無期別,換得年年一度來。」
畢竟「年年一度來」還是比「無期別」好啊。可惜人生終免不了「無期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