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競技成內地新產業

電子競技成內地新產業

【本報訊】電子競技在香港可能未必有太多人認識,不過下一屆2014年韓國仁川亞運,將會把電子競技列為正式比賽項目之一,令「打機」不再是休閒娛樂這麼簡單。亞博科技(8279)今年4月獲得國家體育總局體育信息中心獨家授權,在內地籌辦電子競技賽事,主席孫豪認為產業發展潛力很高,將成為一個新的產業鏈。

亞博科技獲授權辦比賽

與一般網上遊戲「升呢」及「打寶」等性質不同,電子競技更講求參加者的技術、策略及個人反應等,被視為新興的體育項目。歐美等地10年前已開始建立職業制度(即職業打機手),設立聯賽培訓選手,並派出職業選手出戰世界各地大賽。亞洲區以韓國職業聯賽體系發展最成熟,由選手、比賽、電視轉播、遊戲軟件開發及相關周邊產品,整個產業鏈總值達40億美元以上。
雖然國家體育總局03年將電子競技列入正式體育項目,但相關產業在內地未有系統地發展,由於下屆亞運將電子競技納入比賽項目之一,成為推動產業發展的契機,亞博科技得到國家體育總局授權,組織內地聯賽及職業隊、培訓職業選手、營運比賽相關事務,如轉播賽事、電子競技網站、銷售紀念品等,而國家體育局亦希望從聯賽中,挑選國家隊選手出戰亞運,並將產業正規化。

首屆全國電子競技公開賽上周舉行,氣氛熱烈。

產業鏈可達3000億元

孫豪估計,中國市場相關產業規模可達3000億元人民幣,現時內地已註冊的電子競技運動員,數量約8000多人,觀眾有4000萬人。他坦言內地仍在起步階段,大眾對電子競技認識不深,有不少人誤解與網上遊戲相同,需要靠主流媒體報道,才可望將電子競技推廣。
上周亞博科技在深圳舉行的首屆全國電子競技公開賽,一連四日的比賽,吸引過千人觀看賽事,參賽人數包括教練團及運動員約270人,採訪當日正是賽事閉幕戰,觀眾主要以年輕人為主,場內氣氛相當熱烈。孫豪認為電子競技的選手質素是向外推廣的關鍵,可參考韓國明星選手制度,為他們推出紀念品等相關產品,從而豐富電子競技整體產業鏈。國家體育總局體育訊息中心副主任楊英表示,在國策扶持下,內地電子競技業有望得到支持及肯定,發展空間可以十分龐大。

認清興趣
青年醫生寧打機不行醫

世界各地的電子競技明星選手相當受歡迎,韓國更把他們包裝成體育明星,生產不同的紀念品作銷售,中國也有一位地位超然的電子競技選手-李曉峰(圖)。
綽號「Sky」的李曉峰今年25歲,曾擁有一份讓人羨慕的工作-醫生。李曉峰父親亦是一名醫生,從小便希望他繼承父業,但當李曉峰從醫科畢業後,在父親任職的醫院當外科實習醫生時,他擁有醫生最不應該有的弱點-怕血。他亦清楚自己的興趣及能力,當電子競技運動員更適合。
李曉峰結果在醫院堅持一年後決定離開,進入職業選手行列,並憑出色技術,在05及06年世界電子競技大賽中,連奪兩屆世界冠軍,成為中國電子競技界的明星。
李曉峰現時年收入20萬元人民幣,主要靠賽事獎金、贊助費以及國家運動員的補貼,他表示收入比當一個普通醫生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