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 任志剛:須防美財赤貨幣化增加注資作用有限 儲局可用招數不多

人物專訪 任志剛:須防美財赤貨幣化
增加注資作用有限 儲局可用招數不多

聯儲局首次設定資產負債表下限規模,並將持有的按揭證券到期後回籠的資金,重新吸納長年期國債,向市場傳達繼續扶助經濟及不退市的決心。

金管局前總裁兼中文大學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傑出研究員任志剛認為,金融海嘯後,聯儲局購入按揭證券,是支持金融市場流通性,但央行將回籠資金用於定期購買國債,可能令外界引伸理解為「財赤貨幣化」的風險,即「自己印銀紙支持本身財赤」,尤幸美國經濟仍屬全球「一哥」,金融市場對「大隻佬」的貨幣體系仍然保持信任。
近期外圍市場糧食及商品價格持續上漲,任志剛亦甚表憂慮,特別是包括小麥等糧食價格趨升,加添通脹重燃的借口,對冲基金又活躍於商品市場投機炒賣,加上美國經濟疲弱,退市無期,將為環球投資市場前景帶來很大的不穩定性。

美國實體經濟仍然疲弱

美國國會年底前將舉行中期選舉,對於奧巴馬政府是否再增加新注資,加大刺激經濟力度,任志剛在訪問中表示,相信無論增資與否,作用未必太顯著,雖然儲局創造貨幣能力無限,但能夠運用的方式不多,目前在可行範圍內,已盡了最大力度,包括將息率推至最低等,未來儲局可採取的政策選擇將越來越窄。聯儲局持有國債作為帶動市場流通性(makemarket)的手段,他說,此舉可以理解,但要避免令人覺得以維持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為名,演化為支持「財赤貨幣化」為實的風險。
聯儲局首次以資產負債表規模作政策目標,他認為,無論下限定於2萬億或3萬億美元,訊息都是表達目前美國實體經濟仍然疲弱,當局不會退市的決心。他說,過去一段時間個別資產回穩甚至趨升,只是金融市場一廂情願地相信美國經濟已然復蘇,但經濟增長前景其實仍暗晦不明。

息率短期難升港挑戰大

美息短期回升無望,港息亦難調升,任志剛認為,銀行將繼續面對淨息差擴闊不易的問題,資金充裕令資產價格趨升,亦是本地市場的另一挑戰。
金融海嘯後,聯儲局通過「印銀紙」方式創造貨幣,藉打大資產負債表結餘,向銀行購入缺乏流通性的按揭及抵押資產證券,為金融市場拆牆鬆縛,華府則以巨額財赤方案挽救經濟,並靠財政部不斷發行國債支持。中國已成為美國國債的最大海外買家,其他尚有石油及商品出口國,並以美元資產作主要儲備的各國央行等;美國本土則包括大型退休基金及保險機構,銀行亦持有國債作為配合即時支付系統的操作工具。
記者:劉美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