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儲局多份議息聲明內,一直也有提到「低息環境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的字眼。最近一次議息會議,更把行動升級,宣佈把持有的按揭證券所收回的到期本金,再次買入長年期的美國國債。目的只有一個,便是要把美國利率水平,用人工方法壓低。希望透過充裕的巿場資金,幫助美國擺脫經濟困境,避免經濟衰退。
違約率大降企債吸引
聯儲局的升級行動,顯示聯儲局官員並未有退巿的時間表。對投資者的啟示是,美國和本港的利率在今明兩年也有很大機會維持低企。如果今年美國不加息的話,中國可能會押後加息時間表至明年,以避免熱錢流入中國。花旗分析員預期,聯儲局、歐洲央行及英倫銀行等主要央行,可能延遲至明年第二季才開始加息。
傳統投資智慧是,低息環境對債券投資有利。對投資者來說,債券有助增加定期收入。此外,市場對經濟前景的憂慮未完全消退前,金融市場表現有機會較為反覆,債券亦有助平衡投資組合風險。假設過去10年,投資者於港股投資組合內,加入25%環球債券,不但平均每年回報較佳(見圖),組合的風險也有所降低。
美、歐、日等成熟巿場的政府債券,雖然是較為穩陣,但息率回報偏低。在現時的經濟環境,花旗分析員較看好企業債券和新興巿場債券。企業債券最大的風險是企業違約,但是環球非投資級別債券的違約率,已由去年高位13.5%,回落至7月份的5.5%。評級機構穆迪投資更預測,今年底違約率有機會回落至2.6%。
資金捧新興市場債券
中長線而言,新興市場債券亦具投資潛力。新興市場經濟不但未有財赤包袱,負債亦普遍偏低,加上經濟仍處結構性高速增長階段,均有機會吸引環球資金繼續流入新興市場債市。而以新興市場貨幣作發行單位的新興市場債券,息率不但相對美元債券吸引,而中長線亦有望受惠新興市場貨幣的升值潛力。透過加入債券投資,不但有助分散風險,更可在低息環境下帶來較高的定期收入。
張敏華
投資策略及研究部主管
Citibank環球個人銀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