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卜永堅「同學」寫的《遊戲官場─陞官圖與中國官制文化》後,真想立即拿起電話叫卜永堅湊夠幾隻腳好好玩玩這個遊戲。
卜永堅早已在中大歷史系任教,繼續叫他「同學」是因為他看來總像一個學生那樣有股新鮮的氣息,沒有習染甚麼世俗味或江湖氣。再加上他吐屬斯文,說話古雅有趣,要是早生一、二百年,卜同學大有可能成為一名風雅名士。還記得有一回跟他一起行山,大家帶的是茶包、水果、麪包,他閣下倒是帶了一瓶紅酒,一隻水杯,在休息時嘆嘆酒。
扯得遠了。這本《遊戲官場》的小書說得難聽點其實是「陞官圖」遊戲的說明書。當然這本「說明書」比其他說明書考究得多,為了確立「陞官圖」遊戲的來龍去脈,作者參考了大量一手、二手資料。從《文苑英華》到《四庫全書》的相關文章,史料固然用上了,前輩魯言先生的《香港賭博史》也成了佐證。還要加上從牛津大學圖書館東方圖書部收藏的道光庚子版陞官圖作參考。這樣重頭的「遊戲說明書」恐怕市面不易再找到。
最好玩的是「說明書」真的能把複雜無比的遊戲及中國官制變得生動有趣,容易明白。不是沒有接觸過「陞官圖」這個遊戲,但一看到那多不勝數的官銜,似懂不懂的官職,升遷貶黜不明不白的規則就頭痛不已,落荒而逃。可在卜同學筆下,管法政的大理寺排在管馬政的太僕寺前實在理所當然,欽天監內的「挈壺」不是替皇帝挽尿壺的,而是掌管「銅壺滴漏」時計的。其他看清劇時看到的甚麼糧道、巡撫、京府尹、宗人府……等都變得清清楚楚,不再雜亂無章,可以認真邊學邊玩。
見識過「陞官圖」這個官場遊戲及它的「說明書」後,不禁慨嘆中國的官僚體系,官僚文化實在早熟完備,舉世無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