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針對內地人來港置業推高樓價現象,行政會議成員張炳良認為,政府可以限制境外人士買樓:例如只准他們購買豪宅,不准買中下價樓。不過民間團體指,內地人投資中下價物業未成氣候,此項措施未能解決港人住屋困難,兼且有可能像過往管制內地來港產子孕婦的措施般殺錯良民。
美聯:禁內地人無助遏炒風
在昨日的香港電台節目中,身兼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主席的張炳良指出,香港樓市有國際游資及內地買家涉足,「樓市同以往好唔同,家開始都幾多係來自中國內地嘅買家。佢哋買來自用又好、炒賣都好,未來香港要面對嘅就係咁樣一個不可預測嘅環境」。
他認為,港府可考慮推出一些針對境外買家炒樓的行政措施,「譬如限制外地人,我唔畀你買樓,即係購買某類型嘅樓,貴價樓我畀你買,其他中價樓、下價樓,我唔畀你買。呢個手段都幾嚴厲,但係去到關鍵嘅時候,都不能不諗」。他補充說,完全禁止外地人來港買樓太極端,可能衝擊香港自由市場地位,政府要留意連鎖效應。
美聯集團顧問張錦成反對任何限制境外投資者買樓的措施,因為會打擊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過去七至十年,內地買家喺香港樓市係活躍咗,但係佢哋亦帶動咗香港經濟」。他說,內地買家不過是香港樓市熾熱的其中一項因素,禁制他們也不能杜絕炒風。
夾屋大聯盟:可能殺錯良民
香港業主會會長佘慶雲說,內地炒家專攻豪宅,未有察覺大舉入侵中下價樓市場,張炳良的建議未必有用。他指出,目前面對置業困難的主要是新生代,政府不要落錯藥,「政府應該撥多啲地發展廉價樓,等班新生代可以置業組織家庭」。
夾屋大聯盟發言人賴仁彪則指出,坊間的確有種印象,內地人來港購買中下價樓越來越普遍,但決策應有客觀數據支持,他擔心貿然推出新措施,會重蹈當年限制內地孕婦來港產子的覆轍,「可能買樓嘅係中港家庭成員,限得太死,會殺錯良民。」
此外,行政會議召集人梁振英昨表示,相信政府日前公佈的打擊炒樓措施有一定作用,政府要評估市民住屋需要,包括有多少新組成的核心家庭,以及他們對公私營樓宇的需求,制訂長遠房屋政策。
購入新盤 內地資金佔兩成
【本報訊】有地產代理估計,今年上半年內地買家在港買入一手樓的金額,佔整體逾兩成,以年初發售的大圍一個中價樓盤為例,近一成買家為內地人;不過物業代理相信,內地買家置業對象多數仍是過千萬元的豪宅。
大圍名城吸引內地客
中原地產早前發表的統計數字顯示,以金額計,上半年內地個人買家在香港買入的一手物業登記,佔整體22.1%;以登記宗數計,則佔15.7%。兩個數字分別較去年同期上升7.2及5.8個百分點。二手樓的比例則較低,上半年只有8.5%(金額)及5.8%(宗數),按年分別增加0.7及0.3個百分點。
若從個別樓盤銷情來看,則中價樓確能吸引一些內地買家。年初開售的大圍樓盤名城,據發展商長實透露,內地買家比例為9%,以北京、上海及廣州人為主。
美聯集團顧問張錦城說,相信內地買家購買中下價樓只佔少數,他們置業對象仍以過千萬元的豪宅為主。他說,在1997年,私樓呎價幅度由2,000元至20,000元不等,時至今日,最低價私樓仍保持每呎2,000元,但上限已升至50,000元。